早在1969年,我国就曾经申请重回联合国安理会,然而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敌对时刻,我们没有办法得到全票的支持通过,因此在1969年时,我们错失了重回安理会的机会,可两年之后,局势却发生了悄然的改变,这背后究竟预示着什么?
斯大林曾经说过,像中国这种非工业化的弱国,任何人都可以掠夺其利益,在巅峰时期的苏联眼中,中共在一帮小兄弟中排名并不靠前,地位也并不特殊,因此他们最先接触和选择的其实是国民党,其次才是中共,哪怕日后三大战役胜利后,苏联都曾想与美以长江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中苏珍宝岛之战的前因后果2作者:桅杆按: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是大国博弈背景下一次并非偶然发生的冲突。此战规模虽小,却影响巨大,对中国和世界的格局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谓小仗改变了大格局。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探讨这场战斗的前因后果。
自抗美援朝胜利后,苏联开始认真的看待这个新的国家,除了抗美援朝中新中国打破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国威以外,苏联更多的是考虑美苏争霸中,远东地区的制衡问题,此时的苏联没有独自在远东对抗美国及其太平洋盟友的能力,因此迫使苏联不得不用另一种方式对待新中国,即大规模的援助,让新中国有相对独立的能力为,苏联缓解远东的压力!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与苏联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而东北则是中苏关系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其中,1949年到1958年是中苏的蜜月期,1958年到1989年是中苏长达三十多年的交恶期,直到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留下了无数历史谜团和唏嘘感叹,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制度的衰败;,毕竟苏联曾是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意识形态号召力的超级大国,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会留下耐人寻味的痕迹,回顾苏联的兴衰,我们不难发现,与其说是“赶走”盟友,不如说是他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发展困境中,做出了各自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最终汇聚成一股洪流,冲垮了苏联这艘巨轮。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中苏交恶是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造成的,此后勃列日涅夫接任后,中苏关系一直没恢复。在苏联时期,还是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对赫鲁晓夫的评价都很矛盾,可说好坏两半,就赫鲁晓夫的墓碑一样黑白两半,让后人评价。
高加索战役爆发于物产丰饶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半岛地区,为了拿下这里并且顺势攻取中东,德军可是下了血本的,他们在这里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和苏军几次三番地交战,但苏军就是坚毅不倒使得希特勒想要掠夺石油资源的企图泡汤,也使得他们赖以生存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慢慢地失去了动力来源,这也是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