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咕!”7月12日下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林田村委会所辖合口村,村民郑世方嘴里发着召唤声,准时到林下喂鸡。10多只外貌体型跟家鸡颇像的“客人”闻声而至,混进家鸡群里“蹭吃蹭喝”。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红原鸡正在觅食。
“无鸡不成宴”,在海南,鸡与老百姓的饮食生活关联密切。日前,儋州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新闻引发关注。老牌的文昌鸡早早奠定江湖地位,除了这次“出圈”的儋州鸡,海南各地特色鸡种也纷纷“发声”,海南的“潮”鸡们呼之欲出。
由于原鸡在野外生存时,并不能保证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吃,甚至可以说,它们过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再加上原鸡要每日为了觅食和躲避捕食者而飞奔,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助跑,它们的腿演变得越来越细长,为了在飞行和奔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空气阻力,它们的头部也相应地变得尖长。
以前并没有“土鸡”的概念,在八九十年代白羽鸡、杂交鸡大规模养殖之前,中国人吃的鸡基本都是自己饲养的“土鸡”,养殖成本比较高,土鸡生长得比较缓慢,一只鸡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栏,但味道是真的香,炖上一锅满屋都是鲜香的味道,现在的“肉鸡”是没法比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若问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中,哪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一定有不少人脱口而出——“家鸡”。五指山南圣镇飞上树的家鸡。通讯员 王国军 摄家鸡为鸡形目雉科动物,这是一个庞大的走禽家族,明明长着一双美丽的翅膀,却热衷于“Country walk(乡野散步)”。
■ 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大家快集合,‘明星’见面会马上要开始了!”5月18日中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办公楼前,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下车,期待见到这个保护区里最亮眼的“明星”——海南坡鹿。“来了!
“咯咯咯,开饭啦!”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林田村委会合口村村民郑世方家里一群特殊的“客人”又来蹭吃蹭喝了它们饱餐一顿后就留宿在村民院中的枝头丝毫不客气郑世方告诉记者,他在自家院落散养着家鸡,每天下午四点定时投喂。美味的食物不仅自家的家鸡爱吃,也吸引了附近的红原鸡来蹭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海南报道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将近,5月17日,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采访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启动。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受邀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热带雨林公园霸王岭、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系列采访活动。
南海网7月9日消息(记者 任桐 通讯员 卓海芳 何惠)“咯咯咯,开饭啦!”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林田村委会合口村郑世方家里一群特殊的“客人”又来蹭吃蹭喝了,它们饱餐一顿,就留宿在村民院中的枝头,丝毫“不客气”。这群特殊的“客人”有自己的名字——红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