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认为,请客吃饭、礼尚往来等手段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关键。然而你是否发现有时候这些方法反而不怎么管用。你是否也会好奇,为什么有时候你的言语无法准确传达你的想法,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抵抗和愤怒?为什么在某些场合下,一个人的表情和语调比他们所说的话更能打动你?
中国古代,从最初太史公这段话记录的大约离现在2400年之中,察人识人,观行审形的描写不胜枚举,各类观人识人之术几如繁言璀璨,比如战国时的四勇论,鬼谷子,诸葛的七观,苏轼的留侯论,曾国藩的冰鉴,以及历代的各类相书等等,而在这二千年之后,西方学者梅拉宾才总结出一个所谓法则,并冠以了自己的名字,却成为中国学者现在研究的对象,奇不奇怪?
作者:Seven来源:女儿派原创乖巧懂事的他突然变得“易燃易爆”谁能想到,自从儿子上初中后,原本乖巧懂事的他突然变得“易燃易爆”。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变得特别狂躁,跟我顶嘴,冲我大吼大叫。他在那边吃饭边看手机,我不过说了他两句,结果他翻了个白眼:“别烦我!
#头条创作挑战赛#如何运用“梅拉宾法则”打造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往往直接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和事业的成就。许多人误以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非是靠频繁的社交活动、昂贵的礼物或者不断的讨好。
73855定律又叫梅拉比安沟通模型、麦拉宾法则,是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在70年代,通过10年一系列研究,分析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得出的重要结论: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只有7%是来自于你说的内容,有38%来自于你说话的语调,而55%来自外型与肢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