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推进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我国开始准备在全军实行军衔制。按照当时的方案,先由全国各大军区推荐授衔名单,然后再由评衔委员会进行审核。1955年的授衔名单,其实与各大军区的推荐名单基本一致,只是一些特殊将领做了微调。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全军下辖三个师六个旅,旅长分别是陈光、徐海东、卢冬生、陈伯钧、王宏坤、陈赓,都是红军时期担任军、师级领导的资深将领,而六个旅的参谋长则分别是陈士榘、陈漫远、姚喆、唐子奇、唐天际、李聚奎,也都是有着丰富司令部工作经验的军事人才。
1955年的授衔中,共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王建安、李聚奎两位将军又先后被补授上将军衔,开国上将的总人数达到了57位。其实,在原来以彭总和罗帅为首的授衔委员会,向组织上提交的预授上将名单中,还有其他8位将领被提名为上将,他们分别是谁呢?为何最终未授上将军衔呢?
文 | XMM编辑 | 纪中百事前言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内热气高涨,新中国授衔仪式正式正式开始,上千余的将军来到此地,接受自己的军衔。但在此之前,罗荣恒也曾向中央和主席提出建议,给七个人授予大将军衔,可最后七人非但没有获得,甚至连上将都未曾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