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所处的那个世界,很现实,金钱至上,道德沦丧,有钱人骄奢淫逸,生活糜烂,没钱的人拼命想着赚钱,想挤进那个人人都梦想进入的上流社会,在金钱面前,亲兄弟也可以翻脸不认人,毫无亲情可言,夫妻之间也是有钱则夫妻、没钱就敌人。
很多人在中小学的时候都学过这篇文章,在这篇短文中,莫泊桑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叙述:“我”的叔叔于勒,在年轻的时候大肆挥霍家庭遗产,顺带着把“我”父亲那份也挥霍掉了一部分,导致“我”们全家后来的生活十分潦倒——大姐、二姐年近三十岁,却还没出嫁。
前几天,重温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到这样一条高赞书评:有位豆瓣网友说:“初中时,看这篇课文,满脑子都是于勒在船上撬牡蛎,看得我口水直流。如今再看,却觉得悲哀,感觉写的就是我自己,曾经满腔抱负,最终一事无成,家人瞧不起我,朋友躲着我走。”人到中年,我们竟都活成了叔叔于勒。
积累写作素材,方能妙笔生花。有位语文大师曾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看得见生活中的真善美,如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值得用心记录的事情,或者一草一木,或者阴晴圆缺,或者喜怒哀乐,又或者感动忧伤…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中大作文题目二:《宜居城市》这篇文章,使你对宜居城市的生活和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发挥想象,以你心目中的宜居城市为背景,以“宜居城市里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中大作文题目二:《超级智能住宅》这篇科幻小说的结尾充满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