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教育部召开学校疫情防控专家报告视频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别就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判、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判和如何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
一身军装,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女将军她与自己的科研团队于大年初二赶赴一线分秒必争展开疫苗研制工作据央视新闻报道其疫苗研究工作在3月3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推向临床试验她是我国工程院院士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抗击非典、终结埃博
1月20日晚上9点30分,央视《新闻1+1》节目连线钟南山,面对白岩松的提问,他做了上述这番回答,依据是“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钟南山实地考察武汉后,宣布这种新型的肺炎病毒,会人传人,有医护人员被传染。当钟南山院士在武汉考察之前,在一些人的意识里还停留在“不存在人传人现象”的争议,如果不是钟南山院士作出拨乱反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澳门城市大学为逾1,500名应届毕业生颁授学位证书,并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余华,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等四位杰出人士授予了不同专业的荣誉博士学位。
标本兼顾是我国医学遵循的重要治疗原则,既强调治疗疾病症状,也治疗疾病起因。“西药研发讲究靶点,而中国原创药的研发,则更具智慧,不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体现标本兼治、君臣佐使等系统论思想。”蒋建东院士认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的话,相对于只治标来说当然是个更优解。
央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中国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教授11月30日在京参加量子位主办的“MEET2022智能未来大会”上发言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的发展,包括新冠疫苗、变异新冠病毒毒株抗体研发等方面。
5月22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一期临床108个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在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陈晔光表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科研工作者们构建多个感染模型,包括动物模型,从远端肺组织取样培养干细胞,从小肠、大肠、脑、血管、肾部提取培养干细胞等等,最后发现从人的组织取出来的器官更有优势,后来决定从器官远端取样培养类器官。
近日,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办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中科院院士高福等专家学者就长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等话题展开交流。
来源:【大河健康报】日前,国际细菌学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ystematics of Prokaryotes,ICSP)确认了以三个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新菌种。
11日,这位上海交大-耶鲁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在论坛上演示了美国疾控中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柱状“周线图”:自2020年1月以来,全国新冠病毒肺炎病例高峰出现了四五波,其中巅峰时期是在2021年的1月中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