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消息,该所李国齐、徐波课题组与国内科技企业等单位合作,近日设计了一套能够实现动态计算的算法-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类脑神经形态SOC(System onChip)系统Speck,展示了类脑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
6月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一款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该芯片展示了类脑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一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设计了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展示了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赵竹青)人脑能够运行复杂且庞大的神经网络,总功耗却仅约20瓦,远小于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因此,在算力比拼加速、能耗日益攀升的今天,借鉴人脑的低功耗特性发展新型智能计算系统成为极具潜力的方向。
据外媒《连线》报道,在 Sam Altman 担任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期间,OpenAI 与 Rain AI 签订了一份价值 5100 万美元的意向书,承诺会在 Rain AI 的芯片上市后购买芯片。
近日,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赵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突破传统视觉感知芯片带宽墙、能耗墙的限制,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高动态范围视觉信息采集。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6月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研发出一款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该芯片展示了类脑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我国半导体行业迎来重大突破,清华大学立功了,研发出全球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施路平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原语的互补双通路类脑视觉感知新范式,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
近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论文“面向开放世界感知、具有互补通路的视觉芯片”(A Vision Chip with Complementary Pathways for Open-world Sensing)作为封面文章,登上5月30日的Nature(《自然》)杂志。
据论文介绍,Speck 采用全异步设计,将动态视觉传感器和类脑神经形态芯片集成在了同一个芯片上,是一款“异步感算一体”类脑神经形态 SoC,其尺寸大小为 6.1 mm × 4.9 mm,能够以微秒级的时间分辨率感知视觉信息。
○“天眸芯片”实现复杂光照环境下的高感知传导基于对人类视觉系统的模仿,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片,突破了传统视觉感知芯片的缺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精准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