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处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智慧,既具有安排生产生活时序的功能,又可以用以防灾避疫、养生保健,还引导中国人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为过。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将它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我国古代先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及华夏民族的民族性格与生产、生活等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