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共和国的星空下,一场庄严的授衔仪式正在进行,一枚枚闪耀的勋章,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记录着革命年代的枪林弹雨,也见证着一代将星的荣耀诞生,在授予13军将领的军衔中,却出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军长周希汉被授予中将军衔,两位副军长周学义和崔建功位列少将,而政委张力雄的肩章上,却仅仅缀着大校的星徽,这样的安排,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议论。
1955年,共和国的星空迎来了一场耀眼的星光盛典,在庄严的授衔仪式上,无数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被授予了象征着荣耀与功勋的军衔,历史铭记了他们的名字,人民铭记了他们的功绩,在这次授衔仪式上,却出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13军军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两位副军长被授予少将军衔,这都在情理之中,可13军的政委张力雄,这位久经沙场、功勋卓著的将领,却被授予了大校军衔,这一结果,在当时的军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也成为了后世人们热议的话题。
1955年,那是一个铭刻在中国历史上的年份,一场隆重的授衔仪式,将无数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推向了荣誉的巅峰,金色的星辉,映照着他们坚毅的面庞,也承载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如同河床底部的珍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13军,探寻那段特殊岁月里,三位首长军衔背后的故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麻城县独立团通信连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鄂豫皖红4军第13师第38团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红9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兼军教导队队长,红军援西军第31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兼军教导营营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
1949年2月第13军正式成军,在长期的热带丛林作战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1985年后又由原第13军、第50军整编成第13集团军,成为全机械化的甲类集团军,成为全军最擅长山地、高原、热带丛林作战的军级单位,赢得了“山中猛虎”的美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政治目的而服务的正规武装组织,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担当保卫国防,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同的军队的战斗力是大大不同的。下面笔者为大家盘点我军的“十大王牌军”及首任军长和政委。
陈康,原名陈五和,湖北省广济县人,享年91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鄂东南红15军战士,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29团班长、排长,红25军第73师连指导员,红31军第93师第274团营教导员、营长、副团长,红9军第25师第75团副团长、第27师第80团团长,红军援西军第31军第91师第276团团长;
1949年2月,解放军统一整编,军级番号共有70个,番号从第1军到第70军,中间缺编了三个军的番号,后因为第一野战军收编的起义部队分别编成了,这三个军虽然没有使用数字番号,但是这也是正规军级编制,所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共有70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