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木垒9月29日电 (涂泽宇 石倩)28日,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下简称木垒县)哈扎纳特国际赛马场万里无云、晴空如洗,“丝路同源·山海交响”系列活动之——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赛马大会暨第七届阿肯阿依特斯盛会在此隆重举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第二届冰雪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现场,来自哈萨克族的努尔兰大叔跳起了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熊舞”。 据了解,“熊舞”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疆,人们管这种舞蹈叫“哈熊舞”或者“阿尤毕”。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29日电(刘晋贤 王葭淇 唐努尔 凯德日耶 何永甜)“我们帮助村里没有工作的牧民,引导他们就业,现在他们也有钱可挣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的玛依努尔·卡马力女士是一位非遗带头人,也是当地刺绣和花毡产业的倡导者和推广者。
记者在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乌拉斯台村的巴依居马·佧尔木哈力家里看到,一场不同寻常的哈萨克冬不拉弹奏——“黑走马”,与往常不同的是,为“黑走马”伴舞的是两只木偶山羊,随着冬不拉声响起,两只木偶山羊翩翩起舞,精彩绝伦。
中新社新疆塔城9月26日电 题:新疆哈萨克族“非遗”传承人:五十余载守技艺 “移动的家”有新用途作者 胡嘉琛在达列力汗·哈比地希的小院内,顶圈、栅栏、盖毡和木门等整齐摆放着,制作这些器物耗费了他数月时间。
来源:新华网转场,对哈萨克族牧民来说,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的杰肯·俄阿斯拜就是哈萨克族牧民转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带着家人在牧场生活了大半辈子。今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转场。
库拉西与徒弟准备展示作品。 喇小飞 摄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喇小飞)“这件毡绣产品既可以挂在墙上当饰品,也可以铺在沙发上。”近日,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举行的一场非遗展示活动上,中新网记者见到了正向围观民众介绍作品的哈萨克族毡绣布绣非遗第四代传承人库拉西。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五家渠市电(记者 秦峰)9月20日,来到新疆五家渠市红旗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疆安力克·木哈买德正在和妇女们做着毡绣、布绣。疆安力克·木哈买德今年56岁,是退休职工,一个月退休金2700元。“这是我们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品,一般用在新人结婚布置新房。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5日电 (陶拴科)哈萨克族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作为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黑走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价值,时至今日,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依然呈现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原标题:非遗之美|牧场的歌声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62岁的吐汗·火江,是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牧场上的民歌手,她用淳朴的嗓音,唱诵祝福,意暖情长。在中国新疆,有很多像吐汗·火江这样的哈萨克族民歌手,行走在民间,用歌声传递真情。
甘肃经济网阿克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胡旺弟 通讯员 吕玥)阿克塞县税务局积极主动对接非遗产业化发展需求,提供“点对点”帮扶,通过税企微信群、双语服务、税收优惠“不来即享”等系列便民举措畅通沟通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提供精细服务,以税务人初心守护非遗匠心。
8月3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县乌拉斯台草原 “南山牧场马上音乐汇”活动现场,伴随着冬不拉的旋律,千人同舞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正在上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黑走马”是哈萨克族民众在放牧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古老的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