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教授顾臻、百人计划研究员俞计成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陆豪健团队,交叉创新、发明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靶向递药急救系统,丰富了在无人机在急救领域的应用。
5月5日,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高飞博士团队联合浙大湖州研究院许超教授团队在《科学·机器人》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经两年多研究,科研团队解决了未知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单机与群体的智能导航与快速避障方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研发出小巧轻便、自主可控又能成群结队的飞行系统。
日前中电科展示了一个惊人的视频,画面中数十架无人机集群出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编队、集群攻击到摧毁目标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智能化水平极高,国外多个媒体报道了中国集群无人机控制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在湖州市安吉县的一片竹林中,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州研究院团队研发的一群微型智能空中机器人,自如穿梭其间——它们时而灵巧地掠过低矮灌木丛,时而交叉飞行变换队形,就像是竹林中的小鸟一样,翩翩飞舞相互追逐。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希望研制一种能够自行避障的无人机系统,灾难发生时发挥应急侦察作用。无人机虽然可以远程控制,但却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遥控装置和无人机之间的信号可能会因为墙的干扰或欺骗信号干扰而受到影响等等。
10余架手掌大小、单机重量小于一听可乐的微型空中机器人,在浙江安吉的一片竹林中腾空而起,在没有GPS、动作捕捉系统、远程通信运算或是预先建立环境地图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又协作地穿过低矮的灌木、倾斜的竹竿、起伏的地面、稠密的树枝,如同一支协同却又自主的鸟群。
中新网湖州5月12日电 (张斌)“在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工作这几年,感觉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越来越重视,高校和市场的合作也很紧密,我们希望能够发挥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日前,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清洁能源与高级涡轮系统研究中心项目带头人阮波对中新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