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现场人潮涌动压缩馍摊位生意火爆游客在购买压缩馍“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人太多了,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馍好吃,10块钱我买了30个……”3月11日上午,文化之美——2024·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二届周口伏羲书展开幕式在淮阳举办。
顶端新闻记者 王莹莹元宵节就要到啦无论是璀璨的花灯、热闹的庙会还是趣味十足的民俗表演都在等待着你前去打卡【郑州】郑州元宵期间,光影交织。阜民里新春灯会以 “玄鸟颂商歌” 为主题,融合古老传说与现代光影,展现历史与时代活力。
来源:【云上河南】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白楼镇庞庄行政村是远近闻名的“布老虎之乡”,每到春节过后,正是布老虎艺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她们加紧时间赶制布老虎供应太昊陵庙会市场。2月7日,记者来到白楼镇庞庄行政村布老虎非遗传承人张怀霞家,只见46岁的张怀霞正在作坊内与工人一起装布老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翁韬 通讯员 付留兵 宋波眼神专注,动作轻柔。1月2日上午,杨凡正在制作一个名为“马上封侯”的泥泥狗,红褐色的泥土在她手上慢慢成形,然后再经过晾晒、扎孔、上底色、点化、上光等多道工序,就可上市销售了。
在河南省周口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太昊陵庙会总是热闹非凡。太昊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逛庙会是当地传统民俗,寄托了人们追思先祖,期盼学业进步、事业发展、生活幸福的美好祈愿。
来源:【濮阳日报】从郑州东站一路向东,约半个小时抵达大孟镇。在看似平平无奇的郊区景色中,“只有河南”四个大字刻在一座如印章般的巨型黄色夯土上。这里是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曾以盛产西瓜、大蒜闻名,如今以文旅产业为主导,转型为中原地区主题公园最多的旅游集聚地。
本台讯 “这枚‘天下第一祈福邮戳’中的‘福’字取材康熙书法,蕴含多子、多田、多财、多寿之意。欢迎大家走进太昊伏羲祈福邮局,看看有没有喜欢的文创产品,把‘天下第一福’带回家。”连日来,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人潮涌动。
席玉秀端详自己珍藏的绣片。图片来源:《黄河图:黄河流域手艺人和他们的家乡》“我是想着,我下半辈子只做这件事情了。”曾经供职于知名广告公司,如今却专注于挖掘、采访和记录民间手艺人的故事。对于罗易成而言,是中国民间传统手艺,让他人生的航道陡然发生变化,且义无反顾地继续往前。
“人生是一条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隆重对待。”这是资深广告人、“中国守艺人”罗易成寻访黄河流域手艺人和写作与之相关的非虚构作品《黄河图》的一个重要心得体会。在书中,他展示了两条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人生之河。他寻访的27位手艺人、27门老手艺,恰巧对应了人生的各节点。
□本报记者 郭歌 见习记者 张魏在河南博物院来一杯提拉米苏;在殷墟博物馆来一碗“甲骨文面条”;在家里摆上一束苏州博物馆花语江南香氛纸花……在网络平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买的宝藏文创,评论区的讨论格外热烈。
占地622亩的区域内,建有56个不重样的格子空间,嵌套21个剧场,每天1000多名演员上演1000多分钟的戏剧……今年“五一”假期,超50万人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观剧,省外游客占比超过70%,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0%。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功勋3月23日适逢周六,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广场人流如潮。“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伴着商家热情的叫卖声,热气腾腾的压缩馍、造型独特的泥泥狗、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寓意学业有成的压缩馍少不了,书展更少不了。
舞台上,一年的辛苦耕耘后李家村终于迎来丰收,村民们纷纷铲起颗粒饱满的麦子奋力扬向空中,以告慰那些甘愿饿死牺牲也要把粮食留作种子的老人们。舞台下,一位来自广东的观众看得泣不成声:“之前只听说河南人都很珍惜粮食,今天看了《李家村》这部剧,才知道对河南人民来说,粮食为何如此重要。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居正)今年暑期,河南文旅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各景区创新推出新形态新样式,不断激发消费新活力。其中,建业文旅旗下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与建业电影小镇开辟出一系列文旅新场景,结合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创新服务,成为全国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选择。
伴随着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周口市伏羲书展文化之美——2024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拉开大幕,一股非遗旋风同时在龙都刮起。3月11日,周口广电小记者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走进非遗静态展示区,沉浸式感受非遗独特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 2月2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委会副主任、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明超发布了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创意。
图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家口木版年画)传承人夏明月正在制作《祥龙献瑞图》木板年画。孙艳 摄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阳泥泥狗)省级传承人邵波在制作以龙为主题的作品《龙行龘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