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康复之后,正要下诏,这时外面一声“大王且慢”,随后走进一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相国伍子胥。未等夫差说话,伯嚭抢言道:“伍相国,这大王刚刚痊愈呀,你就对大王大吼大叫,这难道就是你的大忠似奸吗?大王,伍相国目无君王,桀骜不驯,已非一日,长此以往,毁坏礼法,君非君,臣非臣,这国运难测呀。”
最近读《史记》,对里面的一些内容略有感悟,在此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由上我们不难看出,伍子胥本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可是年少时丧失父亲和兄弟,一生最重要的灭越大计得不到采纳,连自己最后也不得善终,可谓是妥妥的悲剧人生,而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正是由于伍子胥的悲剧人生,才造就了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风流。
范蠡道:“大王放心吧,伯嚭不仅在周围加了兵,还派人在伍子胥的相府盯着,至少今晚不会有人再来了。”两人坐下之后,勾践道:“看来伯嚭这个小人贪图的并不是眼前这点儿小利呀,日后定会有更大的图谋,倘若寡人有一天复仇,夫差做了阶下囚的时候,可别忘了先杀掉这个小人,决不能让他多活一天。”
艾陵之战的大胜,使得吴王夫差更加自信心爆棚,睥睨一切,与伍子胥等人在战略问题上的分歧更加无法调和。伍子胥之死,当然是一出悲剧,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责任无疑该由吴王夫差来负,然而,一只巴掌拍不响,伍子胥在这中间也不是没有问题,他的才华、他的处事,尤其是他的性格,至少在他与夫差的矛盾激化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