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本章是《论语》解读中歧义最多的章句之一,众说纷纭,观点林立。其主流说以邢昺、朱熹、钱穆、杨伯峻等为代表。
杜老师:某篇文章说:“没有一毛钱的收入,但他干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另一文说:“来到这里的小朋友,有的忙着塑陶器,有的忙着拓树叶,有的忙着学剪纸,不亦乐乎。”请问其中的“不亦乐乎”用得是否妥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