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夏日草原的迷人,在于铺天盖地的绿意和一望无垠的花海,那么秋日草原的魅力,就在于五彩斑斓的辽阔和天朗气清的胸怀。动听的草原旋律从一曲《赞歌》绵延至今,唱出了草原儿女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旅游业带来的“名人效应”,不仅让我们深深感动,也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草原。
1717年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今巴彦淖尔市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的一个牧民家中,伴随着阵阵雷声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而这个男婴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他就是莫日根巴特尔——后来成为著名的梅力更召三世活佛。在辽阔富饶的内蒙古草原上不缺少骁勇善战的英雄。
《鸿雁》是一首渊远流传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词并制作。《鸿雁》里有你的乡愁,有你的成长,于是家乡就成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缱绻。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想一想曾经的过往,用力的遥望未来,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堂。
它的右岸,是茂密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蒙古族等众多游猎民族的发祥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一支乐队,从校园乐队唱到星光大道,从牧区毡房唱到金色大厅,一路走来,他们歌唱草原的旋律、歌唱蒙古的风情,歌声飘荡,悠远而大气。
写在前面的话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像镶嵌在塞上江南这片沃土上的一颗颗宝石,璀璨夺目,历久弥新,成为巴彦淖尔独具魅力的音乐名片。今天,再次唱起这些旋律优美的歌曲,不仅勾起了几代人的回忆,更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来,内蒙古检察机关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在深入贯彻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一法一决定一办法”上,用公益诉讼检察智慧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构筑起了严密的“绿色防护网”。“十个一”专项行动,提升检察监督功效。
呼伦贝尔 简介“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一曲悠扬的《鸿雁》会让人眼前浮现这样一幅优美的景象:广袤无垠的草原上镶嵌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成群的骏马在河边低头觅草,蒙古包前的牧马人拉着老旧的马头琴,遥望着草原尽头松涛激荡的原始林海。
《鸿雁》是一首源远流长的内蒙古乌拉特民歌,原名《鸿嘎鲁》,大约传唱于19世纪后期。“鸿嘠鲁”是“白天鹅”的意思,并非是鸿雁,它原本是一首传统的乌拉特敬酒歌曲,节奏较快。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翻译词义的演变,把“白天鹅”译成了“鸿雁”,歌词的大意也有所变化,由敬酒歌变成了思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