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两则毫无关联的事件一同燃起了网络上关于种族的讨论。第一则是一位世界冠军的宣言。在喀山游泳世锦赛中夺冠的“小鲜肉”宁泽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黄种人,我是中国人,今天我做到了!”第二则是来自凉山彝族女孩的“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
帕特里斯·兰金(章静绘)2020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家詹姆斯·波尔特(James Porter)进行了采访,介绍了《后古典主义》与美国古典学动态。在采访后面,波尔特强调批判性种族理论很快就会进入古典学。
社会学家宣称种族现象完全是一种文化构建,但遗传学家坚持认为种族特征可以追溯至基因来源。其实他们只是分别从不同层面讨论问题,但却认为各自对同一件事持不同意见,而通常争议就出在这儿:种族特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们并不总会与我们的种族文化构建相重合。
注释:参考Elizabeth Kolbert. 2018. “There’s No Scientific Basis for Race—It's a Made-Up Label.” National Geographic, 见原文链接。
其中,日本人由于和中国人身体特征相似,在海外或多或少遭到了排斥。自此以后,来自西方的信息大量涌入日本,美国作为率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最重要的“他者”。特别是在1868年进入明治时代以来,日本为了使国家存续下去,选择迅速“西化”,恰在这一时期,西方的科学种族主义传入日本,西方人以人类学、进化论、优生学等“自然科学”为依据宣称种族存在优劣之分。
6月5 日,人们手持写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样的横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洛斯阿尔托斯参加抗议活动近年来,种族主义成为美国公众话语中日益常见的术语。自195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以来,对该术语的理解、诠释和使用一直没有停止过。
《族群边界制定:制度、权力与网络》[瑞士] 安德烈亚斯·威默(Andreas Wimmer)著徐步华 译格致出版社在19世纪以来的政治舞台、社会舆论场和学术论域中,走红的术语如走马灯般变换,其命运各不相同:“种族”(race)已随着战争和屠杀而“身败名裂”,“民族”/“国族”(n
同一种族在体质形态上,主要是在肤色、发色、面容、血型、眼色、体格上具有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有人把澳大利亚人划为尼格罗人,但也有人把他们划为一个单独的人种,因为他们虽然在肤色、发色与尼格罗人相近,但在发型和体毛发达的程度上则又近似欧罗巴人。
一、人种:根据自然特征划分如果将人类划分,最常听到的是黄、白、黑人种。这是按照肤色、毛发、指纹等自然特征划分出的人类种族。目前,国际上根据自然特征将人类分成4大种族群,12个种族。1、白色种族群:不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但是分布最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