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农历正月二十五,今天对阳曲县西凌井乡泉水沟村村民来说,一年一度的添仓节到了,每家每户都要用糕面蒸出捏上25个各种吉祥灯盏,填仓节当天晚上点亮放置于不同位置,以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添仓节是山西特有的节日,在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五日。
糕面灯盏会全村人团圆的会,寓意村子人丁兴旺、吉祥如意。全家老少齐上阵,形态各异的灯盏活灵活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一早就开始忙活制作糕面灯盏了。现在河曲县仍有20多个村子保留糕面灯盏这种习俗。灯盏盏是用糕面手工捏制而成,有人物、有猛兽,也有人根据自家人的属相、人数捏制,造型各异。
在万家团圆的元宵佳节之际,为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活动,2月11日,蔚汾镇南山公园社区开展“趣味猜灯谜,欢乐度元宵”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布置,挑选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百余条灯谜。悬挂灯谜的红色灯笼随风飘荡,吸引居民群众驻足竞猜。
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按中国民间传统,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要点起彩灯以示庆贺。当晚,兴县各单位、市民自制的300多盏花灯扮“靓”了兴县夜空,营造出了一片喜庆的海洋,市民纷纷前往欣赏,许多市民拿出手机在花灯前拍照留影。
元宵节将至,全县群众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生活,欢欢喜喜闹元宵。2月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人台展演在体育场和东关大舞台同时举行。戏台上,经典二人台剧目《小拜年》拉开了元宵节戏剧专场演出的序幕。
一位妇女正在捏“灯瓜瓜”。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填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锅灯代表人口兴旺,鱼灯代表年年有余,元宝灯代表财源滚滚。填仓节有很多的习俗。填仓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院落,缸里添满粮、瓮里添满水,还要蒸糕面,捏“灯瓜瓜”。
“转九曲”又称转灯,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沿岸流传很久的一种走迷宫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在祈求一年365天事事如意,日日平安。相传我县蔚汾镇李家湾村“转九曲”的欢庆形式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转九曲,又称“转灯”、“转灯游会”,是兴县正月里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活动。每逢这天,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敲锣打鼓,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也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相传我县蔚汾镇李家湾村“转九曲”的欢庆形式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兴县新闻网讯(通讯员马志伟 摄影杨油油)黄河九曲灯是民间传统的社火形式,相传起源于军事,在祭祀活动中多有运用,最早出于避害趋利目的的富有宗教色彩的九曲灯会,如今已演变成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大多数人并非是求这求那,图的就是个红火热闹。
元宵节将至,全县群众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生活,欢欢喜喜闹元宵。2月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人台展演在体育场和东关大舞台同时举行。戏台上,经典二人台剧目《小拜年》拉开了元宵节戏剧专场演出的序幕。
农历正月十五,蔡家会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灯油古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魅力。古会当天,街道两旁张灯结彩,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镇上的秧歌队身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手持彩扇与绸带,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尽情舞动,展现出农民群众乐观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连日来,兴县各餐饮店逐步恢复营业,小城“烟火气”升腾,年味渐浓。 烟火气升腾,油炸火烤的声音令人垂涎欲滴。 街头巷尾的店铺里摆满年货,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夜幕降临,来小吃街解锁“舌尖上的兴县”。 街边美食。 挂满灯笼、福字、春联的饰品店,喜庆红火。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悄然而至,我县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氛围,拉开了春节的序幕,人们在传统习俗与热闹的采购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腊八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在我县,羊杂粉汤、酒米和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节日要素。
2024年春节、元宵节将至,为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县“万众庆华年·龙腾新篇章”为主题的2024年春节、元宵节十项文化活动方案出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陪您一起红红火火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