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2024年,陕西下达省级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资金1.15亿元,实施湿地保护项目45个,恢复退化湿地2万亩,保护湿地10万亩,187万亩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全省湿地面积的40.47%。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陈锐海)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组织编撰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向全社会发布。
在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过程中,中介与开发商业务员相互串通,将自然到访客户虚构成分销商渠道到访客户骗取开发商佣金,该类行为在行业内被称作“飞单”。近期,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案件。“飞单”行为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飞单”乱象,又该怎么应对?
转发《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管控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活动类型原则上应严格按照142号文执行。
如果再换个说法的话,就是黑铁时代。在“下行”的市场还要保持“上行”的速度,过往传统的“营销三板斧”——推广、活动、创意开始变得效果有限,除了让自媒体大V写文章外,联动更高效的分销渠道形成“组合拳”, 成了诸多开发商提升去化效率的的解决方案之一。
来源:经济日报近日,“南京售楼处下架人脸识别”这一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前网络上也曾流传一段视频,客户来到售楼处,被开发商的人脸识别摄像头暗中抓拍后,会被记录为自然到访客户,不能享受渠道客户的优惠,因此客户不得不戴头盔看房。
近日,一段“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其中还加上了字幕“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不得不说这一现象真是魔幻又真实,如果在网上以“买房”搭配“头盔”“墨镜”等词汇进行搜索,类似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房企之所以开始进入“看脸”模式,主要与其“分销模式”有关。说白了就是借助人脸识别,帮房企判断购房者是“自然到访客户”还是“渠道客户”,避免房企销售人员和中介扯皮,以确定促销佣金如何发放。
近日,一则“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看房为啥戴头盔?据说是为了区分“自然到访客户”与“渠道客户”,以便判断佣金应该发给谁。有关此事的更多事实细节、原委经过,仍在还原过程中,暂且不必过早得出结论。倘若以“买房”关联“头盔”“口罩”“墨镜”等关键词检索,类似案例不少,都不约而同指向了“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
楚天都市报12月10日讯(记者刘闪 雷原)“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日前,一男子戴着头盔看楼盘的短视频在网上热传,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抓取个人信息的问题受到各界关注。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人脸识别系统在武汉一些售楼处同样成为标配。
认真思考一下,现在从你早上出门到公司的这段距离,你一共要刷多少次脸?Face ID、小区门禁、写字楼门禁、自动贩卖机的刷脸支付……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被人脸识别包围了?不久前,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媒体关注:山东济南某楼盘售楼处,一名看房人为了不泄露自己个人信息,头戴摩托头盔去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