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消息,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几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中海洋原生生物有孔虫大小与灭绝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大个体有孔虫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宋海军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揭示了这场灾难如何塑造海洋生物形态演变。相关成果6月11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美人鱼,这种好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生物,其实现实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儒艮。这种海洋生物不仅外形像,其坎坷的命运,也跟神话中记载的美人鱼一样坎坷。
近5亿年来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多样性变化。大灭绝前腕足类的多样性远高于双壳类,大灭绝后则相反。 (陈中强教授团队供图) 二叠纪末大灭绝后陆地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二齿兽一统江湖,成为陆地之王。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的华夏植物群和大灭绝后的草本植被系统对比图。
中新网武汉6月12日电 (王俊芳)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2日消息,该校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宋海军带领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揭示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海洋生物形态的演变过程,为理解大灭绝如何重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