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海渔家文化互动立体书内页活灵活现的“鲤鱼灯”。 符宇群 摄中新网海南琼海5月19日电(符宇群 张月和)渔民如何捕捞海产?渔民在生产中怎样巧用智慧?渔民如何利用时令、潮汐等自然现象捕捞作业?翻开《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互动立体书》即刻便能得到答案。
图为南海渔家文化互动立体书内页活灵活现的“鲤鱼灯”。 符宇群 摄中新网海南琼海5月19日电(符宇群 张月和)渔民如何捕捞海产?渔民在生产中怎样巧用智慧?渔民如何利用时令、潮汐等自然现象捕捞作业?翻开《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互动立体书》即刻便能得到答案。
12月9日,海南海口,“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深入了解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生物与资源的多样性。博物馆内展览通过水下文化遗存、海洋生物标本、VR影像展示等交互体验让观众在展馆中感受南海之美。图为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
#头条创作游园会#从本期文章开始,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领略其馆藏珍宝的独特魅力。这座博物馆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 重大倡议,于 2016 年精心修建而成。其建立的目在于展示我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历史,意义深远。
南海网10月1日消息(记者 丁文文)在深海1500多米处沉睡了500多年的明代古沉船出水文物长什么样?国庆假期首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10月2日至6日,南海博物馆每天都会开展一次“我是航海家”的国庆社教活动。“在节前就报名的琼海当地小朋友很多,也有许多来琼海旅游,走进博物馆现场报名的游客。”柴源老师说。“请问各位‘航海家’,这次的航海计划目的地是哪里呢?”“是南海!”孔令裕脱口而出,“别看他才8岁,他已经是南海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了。”孔令裕的妈妈邓朝景告诉记者,他们家参加了博物馆去年举办的“最美志愿家庭”活动。
中新社海南琼海5月18日电 (张月和 符宇群)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下称“南海博物馆”),一场围绕南宋时期古沉船“华光礁Ⅰ号”的网络直播引起网友们热议。这艘船有何特别之处?它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怎样的联系?在南海博物馆里可以找到答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海南琼海12月15日电 (记者 张茜翼)“仿佛置身于沉船遗址中,大量古瓷器穿越历史与我相遇,感觉很奇妙。”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生朱子玥戴上VR眼镜,现场沉浸式体验深海考古现场。
为贯彻落实省旅文厅《2024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教育职能,在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馆于6月1至2日举办了第六期“智志双扶”夏令营活动,为41名来自省旅文厅定点帮扶的五指山方龙村、福关村儿童和我馆小志愿者们带来
12月1日至3日,2023年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休博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开幕式主体项目之一,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携沉浸式VR体验、社会教育活动、文化创意产品和精美好礼亮相本届休博会,被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
以“博物馆+旅游”发展战略为中心,以南海文化为发力点,中国南海博物馆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宣传阵地,也是广大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文化和生态旅游相融合的旅游“海上风景线”。
南海博物馆开展“智志双扶”夏令营活动现场。南海博物馆供图中新网海南新闻5月30日电(孙积龙)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组织开展“智志双扶”夏令营(第五期)活动,与来自五指山水满乡、南圣村、福关村的孩子们共同欢度“六一”。
5月18日,观众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观看“诗画彩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 当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位于海南琼海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诗画彩瓷——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展”。此外,该馆还常设多个展示南海文化的展览,展出大批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