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5月14日电(记者孙正好)西安是中国十三朝古都,也是目前沉浸式汉服体验的热门城市。近日,由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授牌,在西安成立了陕西省汉服交易中心,这里集汉服研发、生产、配送、展示、销售、回收灭菌等于一体,将为商家和汉服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文旅新体验。
这是我二姐,村子里曾经的天才少女,擅长仿妆,画谁像谁。二姐打小就爱美,百天抓周的时候,别人都抓笔墨纸砚,二姐一把子抱住二姨的化妆包不撒手。24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二姐接触到了汉服,从此打开了人生新天地。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诗人贺铸在《绿罗裙·东风柳陌长》中,描绘了女孩的裙装,宛若芳草般清脆,让人只觉生机盎然。跨越历史,在盛唐光辉闪动的西安,属于汉服的文化从未消逝,反而越发灿烂。从地铁上的惊鸿一瞥,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处处可见,汉服仿佛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越发重要的服饰。
西安外事学院日语系系部介绍西安外事学院日语系成立于2000年,设有应用日语(高职)和日语(本科)两个专业。应用日语专业于2010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重点专业。日语专业培养以中国文化自信为底蕴、具备良好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藏了一年,憋不住了!一定要跟你们分享这家店!★ 长挂东莞点评日本菜热门榜★ 东莞别地儿没有的1000+㎡庭院式新日式料理★ 和服体验馆、祈愿寄语、一步一景★ 小丸子同款游园会///|藏身村落,依旧很多吃货慕名而来|不声不息的开了1年,挂在日本菜热门榜没下来过。
陕西西安是传统热点旅游城市。来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是热门打卡地。这条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的街区,密集分布着当地的文化地标:大雁塔北广场等四大广场、陕西大剧院等四大文化场馆、“开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一场接一场的文化演出,更是拉满了街区的文化氛围。
5月8日,来自甘肃的两位游客在一洲商城汉服馆选购古风团扇。记者 杨光文/图日前,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今年一季度关键经济数据,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开新局,居民收入稳中有升、消费市场红红火火、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
昨天西安第一家茑屋书店开业了,也是国内第三家。上午媒体见面会,下午对公众开放,第一时间去转了转。为什么会这样,猜测一下,大概为了引进茑屋这样重量级的书店,业主会以提供装修费作为条件,而言几又本身做的很不错,早已是当地网红,再重新设计装修大概也很难超出,所以就保留了言几又的大部分家具,这省老鼻子钱了!
最近,春意融融,汉服爱好者们和团体们纷纷出动,拍片、聚会,形成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古今融合的国潮消费带动了汉服产业的发展。受消费升级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而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也表现出更高的溢价能力。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杨舒宇 环球时报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冯亚仁】编者的话:随着中国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赴华旅行在海外年轻人中掀起了一阵风潮,其中在旅行中体验中国传统服装,比如汉服、“新中式”服装也成为热议话题,TikTok 上“#hanfu”标签浏览量
身着汉服的游客在西安大雁塔下游览(4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在刚结束的“五一”假期,西安旅游人气高涨,共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西安成为十大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汉服文化备受青睐、频频出圈,作为西北区域品牌服装商贸集散中心,新城区紧抓汉服产业的发展契机,以板块发力统筹全区发展,在成功落地了西北首家汉服交易中心之后,又相续引进雅尔艾汉服、漢唐迎·漢服体验中心、汉霓唐裳汉服体验馆、西安新影社等汉服产业相关企业在大明宫、城墙景区、永兴坊周边落地,进一步强化了新城汉服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来源:【西安日报】近日,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做汉服妆造时察觉商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网络直播。当消费者问“你怎么未经我允许进行直播?”时,商家转移话题,对“偷播”行为避而不谈。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消费者在汉服店妆造时“被直播”的情况确实多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