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曾国藩的了解仅限于《曾国藩家书》,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式的圣贤人物。现在逐步发现,曾国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犯错的“人”,而非“神”。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七次才勉强中了秀才。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寥寥无几,曾国藩是其中之一。曾国藩一生堪称中国士大夫的完美模版,30多岁便官拜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升至二品,40岁后独力支撑大清危局,力挽狂澜,平定太平天国,堪称晚清第一功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事例:学校考试之后,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有的孩子自己会说:“我太笨了,学不好了。”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太笨了,别学了?” 更有甚者,有的妈妈会说:“遗传的吧,你爸念书的时候就这样。
《论语》经典语录: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旧故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辞,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曾国藩生活在一个内外矛盾交织的时代,读书与做官、内圣与外王、中国与外国、传统与时代、传承与创新…所以研究曾国藩就变成了一个不太好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来看曾国藩,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他:第一个方面,就是他领导湘军打赢了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挽救了清王朝。
曾国藩:一辈子不要瞎忙,首先做对这四件事人生可以忙,却不能瞎忙,要把工夫用在重要的事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和尚从早忙到晚,有一天他问自己的师父“师父,我每天都在忙,为什么没有什么成就呢?”师父笑了笑,让小和尚把化缘的钵拿过来。
娄底市第四中学 梁建军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二十日,曾国藩在一封给诸位弟弟的家书中,提到:“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君子之大过人处——修身篇1.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2.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5.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6.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曾国藩不但本人资质平平,还生在一个落后挨打、令人绝望的战争时代,而且当时的教育、资讯很不发达,他还能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实现人生逆袭,而我们生在技术直追欧美、充满梦想的和平年代,教育、资讯极为发达,而且我们有更多好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我们就更有希望逆袭成功,突破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