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美国国防部22日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将北极描述为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包括“通往国土的北部通道”和“重要的美国国防基础设施”。
持续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军备能力和监视活动,不断进行相关军演——美新版北极战略尽显霸权图谋■杨 震 李 伦美国海岸警卫队船只穿越北极。美军在“北极边缘-2024”联合演习中。日前,美国国防部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对北极战略进行了2019年以来的首次更新。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近日在北极圈附近的努纳武特地区与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等北欧国家展开外长级会谈,商讨组建新的北极安全联盟。有分析认为,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综合因素影响,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各国博弈新战场。美军参加“北极飞马”演习。
美国国防部22日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防部对该地区战略的首次更新,该战略声称将扩大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备能力和监视活动。这份长达18页的报告,将北极描述为“对美国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特约记者 殷淼】1月28日,丹麦国防部长特罗尔斯·波尔森宣布,丹麦政府与国防预算委员会达成一项总额约146亿丹麦克朗(约合20.5亿美元)的北极防务协议,旨在通过升级军事装备与战略部署,增强北极及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存在。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美国《时代》周刊网站7月29日刊登题为《即将到来的北极之战》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欧洲、俄罗斯和欧亚项目主任马克斯·伯格曼。文章摘编如下:自冷战结束以来,高北地区一直受到“北极例外论”这一思想的界定。
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中俄北极委员会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正式成立,中俄将继续扩大在北极的合作。在中俄总理的会晤中,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中俄在经贸上的合作,中俄应该继续建立可靠的运输和物流走廊,共同开发北极航路资源。
近年来,北极地区愈发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热点区域,尤其在气候变化与极地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使该地区在战略、经济、资源、航道等方面的潜力得到了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其中美国自2010年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将自身定位为北极国家后,已发布多版聚焦北极地区的国家战略。
丹麦突然砸下146亿克朗,要在北极和北大西洋搞大事。这笔钱,约合20亿美元,计划用来买3艘新型北极舰艇、2架远程无人机,还要升级卫星监测系统。重点是,格陵兰岛的军事训练人数也要增加。这一系列动作,明显是为了加强丹麦在北极的存在感。
美国计划“购买”格陵兰岛的风波在国际舆论场中不断发酵。这一事件既反映出“美国优先”理念下华盛顿对外战略思维的重大调整,也折射出地区安全空间深刻变化的外溢效应。从地缘安全的视角看,格陵兰作为北极圈内的重要区域,拥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19年4月23日,美海岸警卫队与美国VT霍尔顿海事船厂签订了一份合同,以建造新型重型极地破冰船极地安全巡逻舰(Polar Security Cutter,PSC)。该合同将首舰命名为“极地哨兵”。然而,该合同中首舰的建造一直受制于时间延误、成本超支以及技术挑战等因素。
机舱内,特朗普长子手持“终结者版”父亲玩偶,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让格陵兰再次伟大!”这场作秀背后,一场关乎全球能源命脉的暗战正在北极圈悄然展开——美国正动用关税、矿产垄断、技术封锁等十大杀招,试图将中国挤出全球绿色产业版图。
近年来,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海运航道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各国都加大了对北极的争夺力度。俄罗斯作为传统北极国家,更是提出“重返北极”的战略构想,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战略决策,并持续在北极地区积极开展活动,强势将北极纳入自身势力范围。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30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表示,俄罗斯“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将于近期开始飞行测试。报道称,克里沃鲁奇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萨尔马特”洲际型弹道导弹将于近期开始飞行测试。他说:“我们将于近期着手实施这款导弹系统的飞行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