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近三十多年了,有些经典回忆,一直还留在七零至八零后的回忆里,这个回忆中,小学课文是我们幸福的承载,重温这些课本,让我们的思念一下拉近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这些课本虽然有些残破,但每一页纸上都有我们对同学老师的记忆,对那个乡村小学的回忆。
每个人的高中都是难忘的,因为上高中时,人正处于青春好年华,在这样的日子里,从早晨的阳光里看到的是希望,在夕阳的映照下,感悟的是未来,在这样的时光里,校园里的花儿是香的,同学们的奔跑是有激情的,连那一片片笑声里,你都能听出青春特有的舒畅。
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很多经典的课文让人难忘,这其中,让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民间故事课文就有很多,这些神话民间故事,打开了我们联想的翅膀,带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故事世界,很多课文到现在依然还记得非常清楚,甚至成为我们讲给后代听的枕边故事集之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只要上过初中的人,对这样的描述一定都很熟悉,没错,这是高中课文《荷塘月色》的一段话,而且还是要求背诵的一部分。
上了初中,所学的课文内容就很长了,一般不会出现一篇课本全要背这种情况,当然像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除外,因为它太经典了,而且也算不上太长,再加上背起来非常有画面感,反而背诵的时候,用的时间非常短,比起那些文言文来,那真是太容易不过了。
当年我就是这样,虽然我们村离镇上也就两公里不到,但因为时间问题,还是需要住在镇上,因为我们村里有很多在镇上做生意,我父亲就找到了一家,住在他们家的货品库房里,里面虽然很大,但堆的货也多,好在有个院子,但想一想在那个夏天没有风扇,冬天没有空调的时间,怎么过来的,现在想都不敢想了!
七八十年代,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课本,插图都是名家一丝不苟地亲手绘;记得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叫做《王冕画荷》:绿油油的亭亭如盖荷叶,如霞如绮粉红雪白的荷叶,一个小儿郎手执树枝条在雨后的荷花池泥沙地上,临摹碧叶红花如痴如醉...
这些课文都学过,梦里见童年时光!当年的小学早变成村部了。时光易逝,那些回不去的,才叫青春。瞬间忆童年,恍如隔世间。转眼数十载,霜雪染鬓边!童年珍贵的回忆!现在的孩子体会不到8090那个年代人的快乐!熟悉的画面,满满的回忆!
重提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是因为当年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课本里有这么一篇课文,说实话,那时候,课本里描写农村风情的文章很多,这篇《社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也是很特别的,因为从我们那时候的心态理解,它更能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那时的教材内容朴实、图文并茂、鼓舞人心、积极向上,每一篇文章都让人赏心悦目,堪称经典!而且这也不是一味怀旧,之所以把八十年代的小学课本文发出来重温,是想要告诉大家:作为孩子用的教材是多么重要,而现在的教材那种目的性、随意性,对我们的国家来说,需要警惕,而对于我们家庭来说,需要呼吁,不让再让那些劣质教材毁了我们的孩子!
在我求学的时候,课外读物不多,语文课本是最主要的读物,很多课文翻来覆去的看,以至于多年以后也久久不能忘怀。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几篇文章:一碗阳春面: 多年后看一家人共吃一碗阳春面的时候,仍然禁不住泪流满面,是因为我年少时家境贫寒所以想起了辛劳但极其好强的父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