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随着响亮的鸣笛声在坦洲镇茅湾涌生态节点响起,中山市2025年春季水塘河道清淤美化集中动工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记者了解到,此次集中动工活动,除了在坦洲镇茅湾涌设立主会场外,其余22个镇街也分别设立了分会场。
12月13日,一封名为“开展冬修水利及水塘河道清淤行动”的动员令向全市发布。这是一个由中山市第一总河长、中山市总河长共同签发的动员令。俗语有言“头年修水利,来年底气足。”今年,中山利用冬春时节组织群众开展水利设施修葺和清淤疏浚,保障来年春耕灌溉和防洪度汛。
为加强对底泥检测、疏浚、运输、处置全过程的闭合监管,防止清淤带来二次污染,12月14日,中山市河长办联合中山市水务局、中山市水政监察支队组成检查组,以“四不两直”方式对港口镇石特涌清淤施工现场及其工程项目部、中建五局淤泥处理厂等底泥流经场所进行全面检查。人工水力冲挖施工现场。
中山:以绿水青山,迎接“大桥时代”芦苇绿茵岐水涌,踏歌惊觉白鹭飞。漫步在中山石岐街道青溪路旁,隔水相望,鹭鸟白似沉霜,不时扇翅隐入岸边茂林绿植中,美如画。难以想象,如此水城人绿相融的景观,竟出现在中山中心城区。
3月,初春暖阳洒在岭南水乡白企村的田埂上,流经南朗街道白企村的河道——合里坑已完成了九成的清淤工作。数台挖掘机正在为河道清淤疏浚作“最后冲刺”。沿着合里坑河岸,一片黄花小风铃已然盛开。水清岸绿,每逢周末,来这里踏青的人流也越来越多。
12月27日,中山市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冬修水利水塘河道清淤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水务局举办。中山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工作科一级主任科员杨京表示,今年10月,中山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冬修水利及水塘河道清淤攻坚行动,率先出台利用冬春时节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的方案。
12月27日,中山市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冬修水利水塘河道清淤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水务局举办。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透露,今明两年,中山市水务局将重点加快推进2项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和西河泵站工程。
初冬时节,中山市南朗街道白企村,一场清淤行动即将围绕内河涌合水坑启动。挖掘机挖出河底淤泥,在岸边护坡上摊晒,未来这里将种植象草,为旁边的鱼塘提供原生态无污染的鱼饲料。中山地处珠江下游,是珠三角淡水鱼养殖的重点地区,是供港澳淡水鱼的生产基地。
2月11日,元宵节前夕,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内人头攒动,600余名省、市、区、镇、村机关干部、国企施工队伍、民兵、媒体代表、团员青年、村社区群众、返乡学生、志愿者等挥锹清淤,挖掘机等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参加本次活动的清淤队伍。
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美水环境,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11月1日至3日,中山市水务局领导班子分组带队,赴全市9个镇街现场调研,检查河道附近的卫生黑点,实地督查“围而不建”等不文明施工行为。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田野间,农用拖拉机穿梭其中,播下嫩绿秧苗,种下春天的希望。乡村里,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种下十万多棵新苗,刷新中山“含绿值”。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声隆隆,施工景象热火朝天。水岸边,水塘河道清淤步入冲刺阶段,桑基鱼塘之景即将重现。
从五桂山秀丽湖水坝出发,巡着长命水涌沿岸走去。全长2400米的长命水涌宛如系在山脉间的一条绿丝带,蜿蜒而过,延绵流经长命水村。多年前,河流受到农村生活污水、居民生活污水。每逢夏日暴雨,溢流的污水涌入河内,使得河涌水质长期沦为劣V类。
【编者按】近两年来,中山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啃下水污染治理这块“硬骨头”,中山市委、市政府推进 “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工作思路,实施水污染治理大兵团作战。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全局之力,推进中山市中心组团未达标水体整治工作。
12月27日,中山市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冬修水利水塘河道清淤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水务局举办。中山市水务局新闻发言人邓杰文向媒体公布了2023年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展以及近期水塘河道清淤的计划。中山市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及冬修水利水塘河道清淤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水务局举办。
作为2022年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中山近年来,聚焦城市现状问题,系统谋划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体系,力争通过3年建设,重点缓解城市内涝,统筹雨水径流污染防治,兼顾雨水利用和水生态改善,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