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思想家和流派,不仅在世界哲学的范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更影响了欧洲诸多哲学家,其中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盛赞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理念,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则对道家思想情有独钟,还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
在2016年3月,记者曾做长篇专访《成中英:是第三次再谈“中国哲学再创造”的时刻了》;昨天上午是第23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最后半天,他以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创会会长、荣誉会长的身份做了收官的第九场大会演讲《天地之心与中国哲学的世界精神》,他指出,以天地万物一心为特点的中国哲学具有三种世界精神:道心、仁善、天命,同时也可以创造性地应对来自西方哲学的超越性、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与真理、现代道德实践等三种挑战,在自我丰富与转化中唤起中国哲学创新的觉醒与真诚的回归,向世界哲学提供新的资源。
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的仁民爱物、民胞物与,执两用中、过犹不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欲而不贪、宠辱不惊等思想,处处闪耀着中国文化的光辉,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对今天仍具有巨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