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们那个年代,之所以全民吃宝塔糖,主要和当时的卫生条件有关系,据调查发现20世纪50年代,国内蛔虫的感染率大约是80%到90%,但是现在生活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蛔虫感染率越来越低,查阅资料发现,根据2008年对全国35万余人调查蛔虫感染率大约是12.7%,比之前的感染率
宝塔糖虽然叫糖,但其实是一种打虫药,只是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吃下去,加了很多糖做成了宝塔的样子。打个比方,在公园里,孩子们都喜欢坐在地上玩耍,这时候,手与全身就很可能沾染到虫卵,如果孩子用沾染到虫卵的手接触口鼻,或者吸吮手指头、吃东西前没有洗手,那么虫卵就会趁机进入人体。
相信甜甜的打虫药仍是不少80后父母的儿时记忆。在这些有“驱虫情结”的家长眼中,打虫子似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健项目。孩子睡不安稳、脸上有白斑、总说肚子痛……都会想到“娃肚子里是不是有虫子了?
不说五六十年前那么久远,就拿我小时候来说,大概也就是二十多年前的样子,那时的我也有五六岁了,虽然记不住所有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像手扯蛔虫这么有画面感的事情,倒是记忆犹新,相信跟我一样的90后人群,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对打蛔虫这个事情感到陌生,毕竟绝大多数这样生活条件的人都经历过。
根据王先生遇到的问题,记者采访我市儿科专家,专家提醒,现在儿童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大幅降低,在不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的情况下,不建议常规或定期给儿童服用打虫药,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时候父母总是隔不了多久,就买来打蛔虫的糖叫我吃。我们叫宝塔糖,吃下去不久,拉大便时就会有长条的蛔虫随着粪便拉下来。有时候蛔虫太长拉不出来,只有叫爸妈把烧火的火钳把它拉出来,小时候觉得很害怕,也很恶心!…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的小孩都不用打蛔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