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问:不是说要殷鉴过去、展望未来、还要活在当下吗?那么为什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答:作为一个人,当然要把握当下好好地努力,也要好好地规划未来,并且要汲取以前的教训,这都是很好的事。
此“无”字即是话头。参禅时,在公案的话头下工夫,称为参话头。参话头是禅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门,自北宋末年的大慧宗皋禅师大力提倡以来,几乎成为禅宗的代名词。千年来,在话头下参悟的祖师不计其数;而由于祖师的亲身实践,也使参话头这一法,淬砺得更加善巧与精致。自北宋的大慧宗杲禅师开始提倡“看
这些感受怎么来的,拿“有限”比出来的,放到“无限”中去,这些情况都会包含进去。想讲清楚,根本讲不清,一张嘴就要说定,一说定就设限了,故而,庄子云:“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诺兰似乎对庄子很有感觉,2010年的《盗梦空间》就有《齐物论》的最后“庄周梦蝶”的意思,要“齐物”,视角就要放到“无限”中去,这次补回了《逍遥游》。过去、现在和未来正是自己没有护持住念头的一种错觉,连“现在”都是,“现在”这一念之产生已是从比较“刚才”而来,“刚才”就是此前一念的“现在”,故而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站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再来重新审视一个人的一生时,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相似,从一无所有,还是走向了一无所有。对于身边的人、乃至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当然贡献有大有小,然而真正留给自己的又是什么呢?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能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很多人之所以每天过得不快乐、不幸福,并不是命不好,也不是福报少,而是因为缺少智慧,其实并不是我们生活多么糟糕,而是我们智慧太少,总是看不开、放不下、总是喜欢胡思乱想,所以才苦了自己。
孔子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道”,可谓“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就用了这一句话来表述,唯有“忠恕”这两个字而已。对上级忠心,与朋友交往,讲究忠诚,懂得宽恕他人,能真正做到这两点的人,没有不成功,没有不成就的。
第二天,小和尚又上山砍材了,按照师傅所说的方法做,上山时就只想着上山,在上山的过程之中,小和尚发现上山的旅途之中都是美好的景色,以前上山感觉到的是山太难爬了又苦又累,现在心境变了不没有感到苦和累,相反看到不一样风景让自己看到另一个世界一样,然后小和尚到了山上之后,就砍材心里啥没想,就一心砍材,越砍越发现自己砍材技术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甚至闭着眼睛也能砍材,这真是一种享受啊,不像以前总是感觉着太苦太累。
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
厦门。今年的秋天显得格外地有调子。连云不知夏去,一晴方觉秋深,却道是秋深而未深——正所谓“天意从来高难问”。那天,从厦大颂恩楼办公室北望五老峰和南普陀,梵音深满,清润尘心。都说秋天适合思念,适合见面,其实秋天更适合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