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小年龄的学员,14岁投身革命,东征战场屡建奇功,战火中失去家庭,终老台湾。父亲对他的期望是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刘咏尧从小,就对传统的功名仕途不感兴趣,正值清末,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这一切让少年刘咏尧心里,生出了一种不平之气。
中新社广州1月28日电 题:百岁黄埔老人欧阳电:“弃文从武”考入黄埔是一生的光荣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我叫欧阳电,是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的。”年逾101岁的欧阳电近日在广州表示,“弃文从武”考入黄埔是他一生的光荣。欧阳电和儿子欧阳志红近日摄于广州。
中新网廊坊6月1日电(记者 陈林 艾广德)黄埔第23期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招训并毕业的最后一期学生。日前,黄埔第23期学生厉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仍希望能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能尽一分力,不尽半分。”已是高龄的厉雷,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
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中新网记者 孙恒业“我今年已经105岁,还要坚持锻炼,每一天骑自行车一直这样子做”。近日,百岁黄埔老兵郑双龙,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秀”起了自己的车技,他表示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希望自己能超过120岁。黄埔十七期郑双龙接受记者访。
黄埔军校,这所中国近代革命的熔炉,锻造了无数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有一群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她们毅然决然地走出闺阁,投身革命洪流,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位杰出女性——黄杰的传奇故事。
饶五伦和他的老伴儿1 阳光网-阳光报(实习记者 史超 文/图)上世纪初,地处汉中盆地的城固县尽管山岭纵横,交通不便,是远离抗日烽火的后方净土,但“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天津北洋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迁来城固,以上四校合并成立了“国立西
中新社上海4月4日电 题:105岁黄埔老兵:日寇轰炸大后方,文科生投笔从戎作者 范宇斌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105岁的民进会员、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夏世铎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近日他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用钢琴弹奏黄埔军校校歌。往事伴随乐曲声,再次浮现。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摄影记者 刘中灿通讯员 张炜 韩凌“我希望,黄埔精神要代代相传,黄埔亲属要承先启后,为祖国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毕生贡献。”6月20日,湖北省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座谈会在武汉召开,现年101岁的黄埔军校18期学生彭国军在座谈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