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小宝宝生病了,父母往往不怎么敢孩子吃太多药,这个时候就可以试试中医捏脊的方法,像婴儿腹泻、不爱吃饭都可以通过捏脊的方法来缓解,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用捏脊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在古代中医有关文献中早有记载。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脑”,一个是阳气,一个是阴精,阳气是什么?我们看这个人,第一眼先看他的眼神是个什么状态,有的人的眼神精气神非常足,你就知道这种患者的病好办,大多数是热证或者实证居多,这个时候给的调理就行,有的人的眼神你一看就知道,眼神非常不足,涣散无光,这就是神气不足,神气不足就代表着精不足,所以这种患者的病就难治。
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三、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四、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
如果手法到位且被捏着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往往到了往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会有“啪”的一声响。关于捏积的方向,我的原则是:七岁以下的小孩,从下往上捏,七岁以上的所有人,一律从上往下捏。因为一过七岁,人体的气机升降就改变了。小孩的病,通过捏积大部分可以解决。以前北京有位老中医叫冯
捏脊疗法是传统养生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背部按摩法,通过对老人脊背捏、拿、揉、按等手法来进行康复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补肾壮阳、延缓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腰背疼、高血压、哮喘、腹泻等老年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方法如下:老人脱去上衣,俯卧在床上,两腿伸直,全身放松。
小宝宝很容易发生脾胃失调、厌食等毛病,或是一不留神上火感冒了,此时,家里一些“有经验”的老人就会说:这是孩子有积了,我来给他捏捏积。 不错,在中医理论里是有捏积或称捏脊的治疗方法,捏积的手法来自于小儿推拿按摩,讲的是捏积滞。
有研究表明,捏脊能够增强小儿机体免疫力,促进婴幼儿心理及智能发育。家长站在小儿的旁侧,预热双手,注意防止所处环境温度过低,先将两食指抵于脊背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上捏脊是自长强穴起,一直捏至大椎穴止,下捏脊则反之,重复以上动作3~9遍为宜。
捏脊疗法具有健脾和胃、促进食欲以及强身健体等功效,能为小儿成长发育提供很好的保健基础。首先按压宝宝尾椎与肛门间的长强穴,按压时把拇指放在前面,食指在后面,通过食指向上捏拿患儿的背部肌肤,并与拇指进行配合。
北京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钟利群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或轻或重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大便不成形等,这些问题直接带给女性的就是呈现一副衰老态,给人的感觉是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常常捏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