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老人会说,夏季不能坐在暴露在外面的木头上,是因为下雨时,雨水会渗入到木头中,当第二天太阳出来后,木头中的水分只会蒸发外层,而木头最深处依然有很多水分,如果直接坐在木头上,木头中的水分会慢慢侵入到人体中,身体中的湿气便会慢慢累加,当身体中的湿气达到一定量时,疾病也会慢慢找上门,所以为了避免湿气进入到体内,夏季最好不要坐在裸露在外面的木头上,尤其是刚刚下过雨后。
夏至之后,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很多人苦求夏日养生之法,其实,只要我们少做一些伤身事,就是对身体最好的保养啦!夏日养生十忌一忌坐湿木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夏天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久置露天环境里的木料椅凳,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从小暑开始,炎热的盛夏正式登场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即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意指极端炎热的天气刚刚开始,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小暑快到了,小暑时节,饮食起居注意什么?首先要注意保持阴阳的平衡。“春夏养阳”,我们要注意顾护人体阳气,不要过度贪凉。比如饮用过多冷饮,过度应用空调,洗冷水澡,或者在树荫、屋檐下、过道里乘凉时间过长等等,以免受凉感冒,或导致脾胃功能受损。
冬不坐石,是由于石块是冰冷的东西,在环境带上凉气,假如坐在上面,会造成寒气入体,给身体带来损害,因此冬季不在石头上坐着歇息,而夏不坐木,也是一样的道理,每天看似酷热,可下雨之后可能有湿气,特别是室外木头椅子之类的,看着干躁,实则里面是湿冷的,在太阳爆晒以后,热流会有着凉气进入体内,假如换个方式,夏季能不能坐在石头上呢,当然可以,并且也有益处。
导语:明日小寒,记得:1不早起,2物不吃,3事不做,平安顺利过寒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测算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癸”的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85°时,是小寒节气,今年的具体交节时间是在1月5日10点32分31秒。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自然就要经常上山干活,这个树墩子不让坐的话还真没听谁告诉过,但是一起上山的人呢走累了,无论坐在哪里,就是没有人去坐树墩子,我当时以为是树墩子凉,潮,坐着不舒服,当地有一句俗语叫“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意思是冬天的石头特别凉“拔屁股”,夏天的木头因为经常下雨会很潮,这都是很有道理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今天,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盛夏已经来临,天气开始炎热,却还没到最热。但“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