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书法作品的等级分成了几个等级,其中最高的属神品,其次是妙品,最差的则是俗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俗”开始与“雅”经常对立出现,而“俗”在书法评论中大量出来主要是北宋开始,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黄庭坚、米芾,他们常把书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也就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今天讲的这个心理主题叫做“祛魅”,“祛”呢就是祛除的祛,“魅”就是魅力的魅。“祛魅”这个词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过程呢?就是说把一些本来人们觉得很神秘的,很奇异的,或者是很神圣的这些事物,然后把它上边的那些魅惑给消除掉,把它变成一个完全可以用理性来解释。
谈到悟性,确有高低之分,有人耋耄,仍浑噩一生,有人年少,却纵横驰骋!祛魅原本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来源于马克斯·韦伯的“世界的祛魅”,指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型转型过程中,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
王云路 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2月4日,小朋友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体验竹简制作。新华社发江西庐山市第一小学,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们练习传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