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姗今年以来,暴雨、洪涝、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多地频发,干扰众多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6月中下旬全球出现的炎热天气影响了世界60%的人口。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此类事件已成为新常态。农业首当其冲。
气候变化与食物安全是人类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二者紧密关联,并影响着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召开,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梳理,我们再认识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重要性和方向。
来到乙巳蛇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在华北地区流传已久的种麦农谚走到了“失灵”边缘。前不久,年过八旬的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中国农业大学退休教授郑大玮到北京房山窦店村考察分析冬小麦种植情况。
作者:包晓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引起全球变暖、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象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我国农业投入产出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产和管理成本大幅增加,加大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
“自1984年至2013年,中国的水稻种植北界往北移动了近25公里。”一项关于农作物时空变化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地被人们所感知,而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农业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