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国宝的发现还充满了偶然性,那是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的5位村民在村北取土时,一锄头下去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洞并看到了4个大铜鼎,文物保护意识极强的5人知道这是挖到宝物了,急忙派村民通知文物部门。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烧造出陶盘,进入青铜时代,人们又仿照陶盘铸造出青铜盘。山西博物院以馆藏的春秋时期青铜器“晋公盘”为核心,选取多家博物馆藏的20件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盘、盉、匜等青铜水器及陶模、陶范等,见微知著地呈现青铜盘的内涵与奥秘,阐释了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窖藏27件青铜器创造8个考古“第一”和“之最”西周晚期的一天单氏家族或是预感危机将至将记载本族大事的27件青铜器匆匆埋藏想着有朝一日将它们再次取出但这些青铜器却再也没有等到主人的归来△27件青铜器出土现场照片直到约3000年后5位村民的意外发现它们才得以重见天日令考古工作者振奋的
锦绣横陈,随势生发——《西周散氏盘铭文》临习浅解杨 剑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重21.312 千克,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饰兽面纹,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
“盘之典”展厅晋公盘(春秋中期)晋叔友父盘局部(西周晚期)晋公盘局部(春秋中期)晋侯喜父匜(西周晚期)子仲姜盘(春秋中期)虎头匜、夔凤纹三足盘(春秋晚期)芮伯作王姊盘、芮伯作王姊盉(西周中期) 探头的乌龟,跳跃的蟾蜍,振翅的水鸟,众多圆雕和浮雕或自由转动,或喙部张合,二千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