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3月8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期“天琴一号”卫星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德后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图说: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示意图 采访对象供图二氧化碳排放是地球变暖的元凶之一。谁排放了二氧化碳?排放了多少?这些二氧化碳又去哪里了?这是科学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关键数据。
中新网上海11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11日中午,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15颗卫星点火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其中有一颗是云遥一号31星,即“复遥号”卫星。“复遥号”卫星由复旦大学与相关高科技企业联合研制。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遥感反演估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的研究扩充了重要点源碳排放实时监测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
“3,2,1,点火!”11月11日12时03分,“复遥号”卫星搭载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复遥号”卫星发射升空 本文图源:复旦大学这是继今年发射“复旦信息星”“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后,复旦团队参与研制的第三枚卫星。
跨越山水,了解湿地全貌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202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图片来自网络)湿地对人类生存意义重大,湿地的形态“七十二变”,时而像草,时而像水,时而犹如平地,这独特的生态特征使人们难以接近,更遑论深入了解。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室利用X射线掩星探测手段,突破了两种用于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包括基于X射线能谱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与基于光变曲线拟合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反演算法。
◎王琬涵 刘锦洋本报记者 付毅飞11月1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动力环境观测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填补了我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在海洋盐度探测能力上的空白。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强国复兴有我优秀创新成果展示今年5月,科技蓝闪耀上海。期间,暌违两年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于5月2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再度揭晓。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竞相涌现,为正处于关键跃升期的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添底色和亮度。
中新网广州12月31日电 (记者 王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31日通报称,本年度以北部湾地区重点区域作为研究范围,该委探索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地下水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部湾地区地下水储量年内受降水影响出现呈现明显季节性周期变化,在2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