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东北即是寒冷,荒芜的代名词,又是混战,割让的活话剧。也是新政权下繁荣,领先,辉煌的壮美诗篇。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列强染指中华,东北地区作为边疆禁地,因资源丰富,人烟稀少,朝廷管控薄弱,首当其冲的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
近读曲晓范所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一书及大量相关历史资料,让我这个中共建政后出生的东北人,第一次感悟到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的工商业发达水平,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区域经济繁荣与富强,比肩于甚至超过于江浙地区,而且还具有持续、长久和巨大的远景发展潜力。
大概是在两年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的讲课视频,观点很新颖,逻辑思维很清晰,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听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以全新的视角,从经济客观规律出发,解释了很多社会现象的前世今生。
辉煌的过去:基于国家战略需要的举国投入之“兴”上世纪20年代,军阀张作霖在东北初步建立起了以军工制造为特点的工业雏形。抗战时期,由于区位条件以及煤、铁等矿产资源富集,侵华日军将东北作为深入中国内陆的战略基地,东北的铁路、冶金工业等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