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1月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雪龙2”号11月1日从广州出发,奔赴南极。此次考察预计将历时近7个月之久,这也是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后的第一次考察,依托“三船”“五站”,此次考察有哪些重点任务,又有哪些亮点?
央广网北京4月10日消息 “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于4月10日6时26分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奥帆基地码头举行欢迎活动,并举办为期3天的开放日活动。
新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 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新华社记者周圆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
40年前的2月20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如今,长城站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40年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建站过程中,又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新华社“雪龙2”号2月4日电(记者黄韬铭)新春佳节,北半球祖国亲人阖家团圆时,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正航行在浩瀚南大洋,穿梭于一个个作业站位间。去家万里,勇克极寒,队员们一起在地球南端度过了难忘的蛇年新春。在厨房帮厨:佳肴抚乡情厨师人手少,备菜任务重。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
新华社南极秦岭站2月7日电(记者周圆 王立彬)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打造出极地建筑新标杆,注定将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2024年2月6日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
新华社“雪龙2”号2月21日电 题:建站40年,一起看南极长城站的“成绩单”新华社记者黄韬铭1984年11月,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伍。经过日夜奋战,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建成,距今已有40年。
央视网消息: 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中国在极地不仅先后建了6个考察站,更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40年来,我国基本上创立了独立自主的南极考察研究科学体系。
8日上午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举行盛大的“海陆空”欢迎仪式李家超“雪龙2”号回航首站访港意义非凡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欢迎仪式上致辞时表示,“雪龙2”号以香港作为回航首站,率先向广大香港市民
央视网消息:中国极地考察40年来,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每一次南极考察都有不少年轻人参加。今年不到40岁的肖志民已经是“老极地”了,包括本航次他先后18次参加极地考察,其中,南极10次、北极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