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有一片充满诗意与活力的土地——“古镇林海 画乡鲤都”乡村振兴示范区。这片占地52平方公里、拥有1.6万居民的区域,正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走进清平镇,千年古镇的气息扑面而来。
黄河故道江苏段全长496公里,其中宿迁境内全长114公里,近年来,宿迁市依托黄河故道周围良好的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现在,古老沧桑的黄河故道焕发新光彩,成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的生态富民廊道。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 5月21日晚,央视CCTV-1系列纪录片《农耕探文明》播发第19集《山东夏津 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其中对夏津县开创以桑治沙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培椹采果、采桑制药的探索实践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桑树,这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推动着农耕文明的发展。
山东省夏津县地处鲁西北边缘的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流经此地又多次改道而行空中俯瞰黄河在夏津留下了一条条清晰的印记同时也带来大量泥沙形成了30万亩的沙河地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夏津人民开启了以桑治沙抗争千年的传奇故事每年5月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桑椹采摘游格外火爆这棵树龄达1500余岁
金秋时节,黄河故道菊花飘香。11月5日,盐城市响水县运河镇四套村菊花种植基地,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四五十名村民忙着采摘、称重、搬运、装车,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火热的丰收景象。“在这里采摘菊花,采得多,挣钱多,一人一天能摘200公斤左右,可以挣120多块钱。”村民韩英兴奋地说。
来源:【濮阳日报】9月22日,南乐县寺庄乡邱辛店村村民邱老汉,坐在自家位于黄河故道里的花生地头,悠闲地看着花生收获机来回穿梭作业。随着一棵棵花生秧被轻松拔起,白花花的花生从松散的沙土地里冒了出来,整齐地躺在地上,舒心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党委网信办协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沿着黄河遇见海”(第二季)暨“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于10月9日-11日在
在高唐县的清平镇沙区,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庄,村民从四面八方而来,大家有着不同的故乡,不同的姓氏,说话也是南腔北调。但人们来这个村落户的目标一致:治沙+致富。如今,这个目标早已实现。这个村名叫“林业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