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日本女人痴迷行为艺术,将剪刀交给观众自由发挥,完事感觉很屈辱。关于这个做法,笔者是感到不理解的,即便是真的有这样的表达欲望,这位艺术家也不够疯狂,不应该仅仅是佩戴合影,有炒作的嫌疑,应该直接送给对方,从而完成艺术上的完整。
沢田英男在上学期间曾立志要成为西洋雕塑艺术家,他为那些精致繁复的雕塑作品痴迷,并得偿所愿,拿到了德国政府的奖学金,前往德国 Akademie der Bilden Kenste in Nrmberg 留学,师从 Christian Höpfner 教授,直到 1989 年才回国。
日本石田彻也,出生于1973年,2005年被火车撞击身亡。石田彻也以自己的面貌为基础,用超现实的手法描绘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作品中人物都眼神空洞,好似生产线上的产品,充满扭曲和压抑。友情提示:请点击订阅和关注“雅客艺术网” 头条地址。
少年时期的他性格孤僻内敛,高中毕业后,进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但中途辍学,据说他辍学的原因是因为去欧洲旅行花光了学费,后又进入《爱知县立艺术大学》30岁时他决定要做一个艺术家,于是前往德国进入《杜赛多夫艺术学院》学习,2000年8月离开科伦,从此开启了他旺盛的创作。
生命的起源仍然未知,但我们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把地球50亿年的历史压缩成一天,地球演进的时刻表大致是如此——4:00第一批微生物生命体诞生;21:56陆地植物出现;22:56恐龙称霸地球;23:59哺乳动物取而代之,而人类的出现更是只占时钟的最后两分钟。
上面这个视频展示的是日本艺术家原田和明(Kazuaki Harada)的作品 “Mechanism of Love”,他从 2002 年开始创作木质自动装置。结合机械与日本传统木工,使用齿轮、弹簧等简单物件,原田和明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自动装置。
1971年出生的大卷伸嗣,师承奈良美智,深受311东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災,以及台籍日本作家埴谷雄高对「人的存在有何意义」的影响,并擅于处理空间里的介面关系,也经常运用不同的媒材与技术,展露出对时间与空间、存在与消逝的深刻体会,「存在」一直是他探寻的核心主题,但他真正在乎的一直都是人、自然、生命的本质,因此他的作品看似理性,实际上却充满对生命情感的关注,温暖且具诗意。
日本民族单一、人口又不多,但是日式美学深深影响了全世界,在电影、文学、音乐等领域出了很多影响世界的名人,相比较我国,(这里没有贬低之意),幅员辽阔、民族多样性,按理说应该有更多青年才俊,至少不输才对。但是比如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小小国家、获奖的好几位,而我国才刚刚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