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悠久历史,创造的文化也是数不胜数。除了《论语》等经典文化之外,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戏曲文化,书法文化,当然还有对联文化。历史上有很多对联高手,北宋文豪苏轼与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就是这群高手中的两位。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之名不但响彻宋朝文坛,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苏洵的妻子程氏,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词人。由此可想而知,苏家的文化氛围是如何的浓郁而深厚。在这样的环境中,苏轼、苏辙二兄弟快乐地成长起来。
宋朝三苏之名人尽皆知,而苏小妹的才名也并不弱于她的兄弟们。尽管苏小妹此人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还值得考究,但是其在民间的名气可要比她的哥哥苏轼还大。尽管当时的社会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苏小妹却不同,她的才华仿佛还要压苏轼半头,而且也时常出现在野史中,偶尔打压打压苏轼。
走出对仗误区,创作律诗精品杭州/钱明锵对仗是格律诗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我国诗歌独有的最有魅力的格律元素。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因此对仗,通常是律诗的闪光部分。诗人的艺术功底,文学才气,在对仗中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今天讲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节选,原文比较长,节选出精华部分。这段文言文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是清代彭端淑,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女”和“子” 两字是“好”字拆开得到,而“人”和“可”两字又是“何”字拆开得出的。而且这个上联,还是一个疑问句。所以下联必须同时是一个拆字联,又要回答出上联所问的问题。所以说这个上联对出下联是很有难度的。不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再难的对联也能被人们对出,很多人给出了比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