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协调员和家属进行器官捐献表格填写如果生与死之间是一条河,那么,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简称协调员)便是这条河上的“摆渡人”,他们把微弱的光亮收集起来,去照亮那些在黑暗中跋涉的人。今年5月1日起,《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小孙子的器官为其他孩子带去了生命,这样他也不算完全离开我们。”又到一年清明,每年这个时候,小罗(化姓)的爷爷都会前往珠江口,在这里缅怀小罗。小罗的爷爷说,孩子离世后,他从一位医生那里了解到,器官捐献可以为更多孩子带来生的希望,他便同意了捐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和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设,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于9月9日-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第41期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10个省(区、市)红十字
1月24日,广东省红十字会公示2024年度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考核结果。17人拟评为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优秀协调员,其中2人拟推荐为全国优秀协调员。按照相关要求,广东省红十字会对全省161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开展2024年度考核和评优工作。
器官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符合国情、文化和伦理,涵盖器官捐献、获取与分配、移植临床服务、移植质量控制和全过程监管五个方面工作体系。器官移植质量和技术能力也同步增长,一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又到一年清明,每年这个时候小罗的爷爷都会前往珠江口,在这里缅怀小罗。罗爷爷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孙子热爱生活、喜欢旅游,在小罗去世后,家人参加广州市举办的骨灰撒海活动,将他的骨灰撒在了珠江口,让小罗可以随着江河海洋,漂向远方…
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12日电(杨翠 伍玲)6月11日是“中国器官捐献日”,柳州市工人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覃鸿雁收到北京一家移植医院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中,21岁的女性患者因肺功能衰竭,在当地医院已经上了两周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如果再等不到肺源,她的生命将会凋零。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实习生 周钧迎有一种爱,让心跳不止;有一种爱,让生命延续。4月20日,南安市民金先生(化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无私的奉献为人间留下了最后的“礼物”——肝脏以及双侧肾脏,成为2024年南安市第三例人体器官捐献者。金先生的“大爱”行为挽救了3人的生命。
记者 刁明杰 4月8日早上6点,年仅41岁的青岛退伍军人陈君被判定为脑死亡。陈君的父母将儿子的器官捐出,预计将为六位病人带来新生。家中三代从军,退伍后回家乡创业陈君是名退伍军人,今年41岁,是家中的“顶梁柱”。
日前,《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38例,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超过3.36万人。 在器官捐献的背后,有一群协调员在默默地为“生命的延续”而不懈努力,他们被称为生命接力的“摆渡人”。
除夕前夕,1月26日上午,52岁的退役军人张先生因脑出血被判定为脑死亡。悲痛之余,家人遵循他生前的心愿,毅然决定捐出他的器官,化作珍贵的 “生命礼物”,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详情戳视频张先生是秦皇岛人,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后回到家乡。
8月19日深夜时分,成都爱迪眼库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杨微翔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通知:立即动身前往雅安市荥经县、石棉县。不敢怠慢,杨微翔和同事星夜兼程赶往目的地。当天,爱迪眼库再添两份珍贵的大爱——两位离世的雅安市民无私捐献的眼角膜!
有一种爱,让心跳不止;有一种爱,让生命延续。4月20日,南安市民金先生(化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无私的奉献为人间留下最后的“礼物”——一枚肝脏以及双侧肾脏,用“大爱”挽救3人的生命。他也成为继4月11日、4月17日南安两名市民捐献器官后,今年南安市第3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我们是红十字志愿者。值此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我们倡议:全省各界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奉献爱心,引领风尚,共建美好家园。”12月4日,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省红十字会兼职副会长邹德凤,与部分红十字志愿者在南昌发出志愿服务倡议。
“我化身为满载希望的繁花一束,那是我身躯绽放的生命之花,那是我留在世间最珍贵的礼物……”“90后”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周丽娟在“重庆市2024年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上饱含深情的朗诵,演绎了一段捐献者与受捐者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