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实习生王甜 北京报道“人工智能有60多年的历史,大模型有6年的历史,也就占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的1/10,但这1/10才是真正的革命,AI认知智能、机器智能开始有真正的突破。
10年后回忆2023年,人们该怎么理解ChatGPT出现后的AI涌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很早就有相关思考。“今天大家对AGI(人工通用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太轻描淡写了,绝大多数人没有认真想这个词意味着什么。”黄铁军表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见习记者 戴纳)日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第2期“北大光华学者沙龙”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翁翕表示,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灵魂”不在于“让机器像人一样”,而在于通过数智化实现决策智能化。
7月12日晚间,在未来论坛主办的2022《理解未来》科学讲座02期“AI+分子模拟与药物研发”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高毅勤表示,其团队基于物理模型、科学实验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展了多个结合深度学习的分子模拟方法,在全球蛋白质结构预测CAMEO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开发了面向下一代分子模拟的软件SPONGE/MindSPONGE。
12月19日,第七届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由南方都市报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举办,主题为“数据为本,AI向善”。过去一年,AI产品井喷式爆发,使得人工智能几乎成为年度热词。
5月23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孙茂松在北大光华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中,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基本定位是启发、辅助人类,不会取代人类,但会取代相当部分低端智力劳动者。
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陈俊杰4月8日至9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在杭州萧山举行,9日举办的“GPT4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专题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CAAI副理事长刘宏发表演讲。
只需要用户发出一个命令,就可以实现生成视频、网页,设计小游戏等任务——这一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似乎正在成为现实。近日,美国AI初创公司Cognition AI发布一条视频,宣布了首位完全自主的AI程序员Devin的诞生。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李嘉薇 邓敏)第2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30日在北京大学开幕。在圆桌论坛环节,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端人才培养,与会嘉宾从个体学习、高校平台建设、制度环境等角度出发,分享见解。2024年11月30日,第2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开幕。
顶端新闻记者 张茹与作家、水墨艺术家兴安的此次访谈,始于2024年8月初,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了。那天跟茅奖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李洱聊天,谈及兴安在文学与水墨艺术领域的成就时,他将其形容为“一部关于跨界、融合与创新的生动篇章”。
学习时报 | 作者 高文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鹏城实验室主任。他见证和参与了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高速发展,见证了人工智能的成长壮大。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涉及人工智能、视频编码与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前沿领域。
2023北京文化论坛即将于9月14日至9月15日举行,在论坛开幕之前,我们采访了3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工作者,想听一听他们如何看待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影响。“科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灵魂并没有像腿跑得那么快”,ChatGPT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日后能走多远?
AI距离真正人类的大脑还有多远,将从何种途径达到这个目标,而对于国内产业又有怎样的启示?1956年从达特茅斯会议第一次提出所谓的AI这个词,历史上已经经历过三次,我们说高估近期,低估远期,高估近期、低估远期,几起几落,但是这一次为什么人工智能就引发了全世界这么大的一个讨论?
一份名为《布莱奇利宣言》的文件,为全球AI监管和安全发展揭开了崭新一页。在这份全球首个针对AI的国际性声明中,28个国家和欧盟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构成了潜在的灾难性风险。宣言重点落在治理“前沿人工智能”模型两类关键风险:滥用和失控。
如果人工智能如科幻电影般能大范围取代人力劳动,1. 大部分人类将失去劳动价值,从而造成大范围失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进行劳动,人们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发展科技以上那个局面更容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