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一度叫嚣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刹那间,核讹诈、核战争阴云密布在新中国上空。中央决定,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金银滩草原秘密建设,而这时的金银滩已从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绝密之地的“221厂”。
中新网青海海北7月27日电 (记者 张添福)26日,参加“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青海行”活动的网络名人,打卡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传承红色精神、沉浸大美生态、濡染民族风情。图为网络名人打卡原子城纪念馆。
原标题: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在这里诞生|探访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金梦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的原子城,其前身是第二机械工业部国营二二一厂,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摇篮,因孕育诞生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培育形成伟大的“两
资料图翻拍自《走进原子城纪念馆》一书。潘雨洁 摄眼前这张黑白照片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照片中,四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站在自己居住的帐篷前。这是一张很偶然的合影,四名刚刚来到西北大草原的上海姑娘,想给家人报平安。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内,游客参观照片聆听背后故事。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 资料图片青海省的金银滩草原,因为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而成为人们心中浪漫的化身。其实,在那里,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一群人用三十年的青春,铸就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壮美浪漫。
1960年,原子弹青海基地的工作刚刚开始,苏联就撕毁协议,撤退专家,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供应困难,物资匮乏,青海 又是少数民族地区,贫穷地区,自然条件也比较恶劣,困难就显得更加突出,用当时的话说,天灾和人祸一起都来了。
海北州金银滩-原子城景区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全省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地,也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更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所在地。
新华社西宁10月16日电 题:中国原子城焕发“红色”生机新华社记者江毅、李琳海、史卫燕深秋时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银滩,牧场渐黄,牛羊觅食。极目远眺,一座座富有年代感的建筑“散落”草原深处。这片神秘“禁区”位于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被誉为“中国原子城”。
青海湖以北的221基地作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发源地之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德令哈路193号的221小区,现居住着221基地离退休职工285人,平均年龄79岁,职工遗属109人。
青海湖畔金银滩,平均海拔3200米,最低气温零下30摄氏度。60多年前,一群人顶风踏雪,从3顶帐篷起家,隐姓埋名干起惊天动地事。多年后,这里被誉为“中国原子城”。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平地起惊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中华民族挺起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