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五谷指“稻、黍、稷 、麦、菽”,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等,亦泛指现在所有谷类和豆类食品。“五谷杂粮”本质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浓缩了植物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也称之为“生机”或“阳气”。
自古以来,“五谷杂粮”就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成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强调坚持“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曾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膳食配制原则。其中,也是将五谷作为日常饮食中的“重头戏”。
在印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 73 克小米干预28 天,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从 139.2 mg/dl 降到 131.1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 167.7 mg/dl降到 162.9 mg/dl。
某个安静的夜晚,你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突然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吸引。“你们这些白米,凭什么总是上餐桌!你们有营养吗?”一个低沉的声音从桌上的一片全麦面包中传来。“切,别酸了。我们白米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个头小,能量大,还好消化!”白米饭毫不示弱。
老祖宗十分重视食养,节气不同饮食也要做出调整,雨水时节阳气始升,天地间水木清华。此时饮食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平补润中正,五谷养真气甘平之物最养人,雨水时节要平补。适合平补的食物有小麦,荞麦,薏米;豆浆,豆腐,赤豆;橘子,金桔等。还可以选芝麻,蜂蜜,山药,核桃,银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