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十月,旋律优美的《祝酒歌》,飘向了长城内外,飘向了大江南北,飘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暴风骤雨》、《桥》、《铁道卫士》等等等一大批电影恢复上映了,《新民晚报》、《中国少年报》、《大众电影》等等等一大批报刊杂志恢复发行了,《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呼兰河传》等等等一大批长篇小说恢复出版了 …
昨天有人问我,你看过日本电影《望乡》吗?我问“一定要看吗?”他说:“是的!日本电影里不看《望乡》,怎么能叫看过日本电影呢?”哦,那就补课吧。那时候的日本,还很穷,阿奇家也不例外,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1978年国庆节,电影院里上映了两部日本电影《望乡》和《追捕》,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国人第一次看到日本影片,可以说这两部电影给中国人的审美带来的冲击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一时间街头巷尾都议论这两部电影,《追捕》里的那段“杜丘之歌”也成为了一段流行曲,连相声都把这些编进段子里,足见热度之高。
日本影片《望乡》于1978年10月在中国公映时,中日关系正处于和平友好时期,考虑到观众接受能力,这部影片剪掉了很多争议性镜头,但播出后仍不能被部分观众接受,因为影片中竟然出现了南洋女性的裸镜,这让一直以来封建保守的中国观众们瞠目结舌,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影片的上座率。
在今天的东南亚,有这样一群日本女人的坟墓。位于新加坡的日本墓地,这里头埋葬的侵略新加坡的日军士兵和曾经在新加坡的南洋姐这些坟墓往往破烂矮小、杂草丛生,墓碑上面的字迹也都已经难以辨认,只是依稀写着一些日本女性的名字。
文|张吹吹编辑|张吹吹20世纪70年代,相信30岁以上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追捕》《望乡》《生死恋》等日本电影的。特别是《望乡》,当时在中国一经上映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达到了很多人连票都买不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