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3154个。
杨书太,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东侯兰村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是武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逊之先生的外孙,是中国太极拳“十三名家”姚继祖的得意弟子,现任河北永年武氏太极拳协会顾问、河北邢台市武协副主席,武术六段,高级教练。
武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传统拳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武禹襄所创。大约有130年的历史。武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武氏家乃官绅之家,不以拳术为业,极少授徒,而重自娱自研。虽然,继承发展了太极拳。自成一家,却因此而流传不广。
预备势:面南而立,中正自然,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项松,头顶虚灵,下颏微收,齿扣唇合,面目自然,舌尖轻抵上腭,两臂自然下垂,沉肩松胸胯,两手心向里,轻贴腿外侧,松腰松衣自然并立,两腿自然放松,十趾微微抓地,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对于许多热爱太极拳的人来说,杨澄甫的名字代表着力量与柔韧的完美结合。而其中,他所练成的“沉肩坠肘”技术,更是将太极拳的奥义发挥到了极致。杨澄甫的太极拳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年少时,他的功夫并不显得特别出众,然而,命运在他身上开了一个巨大玩笑。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为之粘”之句,在后文中又有“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之说,按照《拳论》的说法,到底什么是“走”,什么是“粘”呢?对于“粘”和“走”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好象哪一种说法都有道理,但也没有哪一种说法被广泛的认同。下面介绍三种解读。
有老师留言,认为俺总想把什么都搞成心意拳门下的东西。实际上,实在是太多虑了。具体到我们前文所谈的内容,这九要论又不是俺塞给陈家沟的,也不是外人安到陈长兴名下的,是陈家子孙陈绩甫先生于1930年出版、也是陈式太极拳历史上第一本出版的书籍公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