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历史的话题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藩国、附属国、附庸国之类的称谓,这些国家究竟有何区别?以明朝为例,明成祖通过三征蒙古、七下西洋的壮举,曾让多达150个国家归顺,这些国家距明朝的远近、自身国力、权属地位各不相同,大明曾细致地分为“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赠贡国”、“藩屏国”等多个种类。
暹罗就是我国古时候对泰国的称谓,明时,中泰关系友好。明与泰关系的发展,不仅是明代中国海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泰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本文主要对明代与泰交往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其中所反映的明代国家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明时与泰柬交往概况在中泰两国交往历史上,最早的是元朝时期。
[摘要]明太祖重视发展对南海周边诸国的关系,致力于建立地区性的国际安全协作体系。体系内以明朝为宗主国,其他国家为藩属国。朝贡活动为体现臣属关系之主要形式,藩属国内政自我做主,相互关系相当松散。明朝作为首领则强调为成员国带来安宁。
翻开历史的画卷,总有一些画面让人扼腕叹息,壬辰战争中的朝鲜王朝,便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脆弱不堪,任人宰割,这场发生在16世纪末的东亚战争,将朝鲜王朝军队的羸弱暴露无遗,也让世人见识到了一个王朝在腐朽和内耗中走向衰败的残酷景象。
安南,古时候叫交趾,现在叫越南,是一个与我国云南、广西接壤的国家,历史上曾长期是我国领土或藩属国。这里要注意的是,阮氏三兄弟其实不是阮氏家族之人,他们本姓张,因阮氏在安南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故而改为随母姓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