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外交日渐频繁,同时逐步开放通商口岸,各国的来往的船只均悬挂国旗,唯独大清国无旗可挂,虽然当时大清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仍然顾及所谓的‘天朝国威’,于是当时清政府决定以三角黄龙旗作为官旗,悬挂在船上,当时旗政府并没有把三角黄龙旗作为国旗,只是作用于官船和海军,以区分外国舰船,民船不得悬挂!
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旗的,只有各种战旗,可以辨别身份,而国旗也是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产物。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外交活动日渐频繁,同时也逐步开放通商口岸,各国的来往舰船均悬挂国旗,唯独大清国无旗可挂,虽然此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仍然顾及所谓的“天朝威仪”,于是朝廷决定以三角黄龙旗作为官旗,悬挂船上,注意,这时候没把三角黄龙旗作为国旗,只是用于官船。
中国古代使用旗帜,大多是为了指揮作战,统率軍队的将帅,营帐之前常挂有字大旗,当时是没有国旗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殖民者各自打着自已的国旗,横行在中国领土上,由于外交需要,清政府才开始考虑制订国旗。
这里要说的是中国的国旗演变由来,1900年清政府洋务派李鸿章向慈禧太后请奏,准备制定国旗。并呈上了国旗图案;图案原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慈禧决定用金龙为国旗,并称黄龙旗(龙为黄帝的象征,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黄龙旗最初为三角形,后改为方形。这是我国的第一面国旗。
在中国古代,基本没有国旗的概念。中国古代所谓的国旗,不过是在一面旗帜上写下国号,充当国家军队的标志,正如中国古代的军队一样,军队的军旗是一面写有主帅的姓的旗子。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国旗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国旗的产生,与殖民扩张分不开关系。
国旗图案的广泛征集1949年夏,中国各地热浪滚滚,但这丝毫未能阻挡全国人民参与设计国旗图案的热情。从东北的冰雪覆盖的小镇到南方的炎热村落,从繁华的沿海城市到偏远的西部山区,无数人投入到这一全民行动中。邮局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每天都有成堆的信件和包裹从全国各地寄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