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深圳,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八十年代的深圳街头,那时去深圳要边防证的,限制外地人员进入。八十年代汽车车牌当然有规则,前两位是省代号,广东是15,45,75,横港后一位是地区代号,0和1是广州地区,2是佛山地区,3是汕头和梅县地区,4是肇庆地区,5是湛江地区,6是韶关地区,7是海南岛,8省直代号,9是惠阳地区。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深南大道,不过在当时这一段还是一条土路。如今的深南大道是深圳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道。这是八十年代初的深南大道的一段街景。这是1983年现在华强北附近的深南大道。这是1983年深圳华侨城附近的深南大道。这是1984年代的深南大道。
深圳,是中国的4个“一线城市”之一,GDP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三!不过,深圳的历史和另外三个大城市完全不同。北京在800年前,已经是金朝的都城;上海自1840年代开埠之后,一直是超级大城市;广州更是千年商都,唐宋以来就是外贸大港。
深圳城市景观。本文图均来自视觉中国8月,骄阳似火,深圳如炬。对深圳而言,8月是一个特殊的节点。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深圳再次被赋予特殊使命。
总第037期廖虹雷1946年生于宝安县,1987年鲁迅文学院毕业。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1966年开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先后在惠阳地委文工团、宝安县文艺轻骑队、宝安县文化馆、罗湖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