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易筋经是指20世纪初武术家熊长卿家传易筋经。他曾是清朝武官,从小学习易筋经和武术,并通过易筋经改变筋骨。曾任孙先生国策顾问。易筋经版本众多,熊氏易筋经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多数易筋经版本都是以丰富易筋经招式为原则,熊式易筋经则以简略为主,强调固定姿势,强调呼吸。
第一集第一式双足立定一宽如间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抵上腭,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一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注意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罗山主注:本文虽是泛泛而谈传武中的内功,其实也为习练者理解武学、练功方向提供了指导。所谓内壮功夫,即通过呼吸吐纳和相应的肢体动作对身体内部的肌肉、筋膜、骨骼和脏腑进行高强度的刺激与锻炼,从而使这些身体组织的机能、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强化的功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实习生 卢佳圳图/胡强明“夏季干燥该煲什么汤?”“脊椎劳损怎么办?”在一场“干货满满”的社会惠民活动中,不少街坊市民体验了义诊把脉、中医开方、养生讲座等服务,现场直呼:“太暖心了!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胡镜清,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国辰通过线上形式参加活动,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原巡视员张力军,广东省中医药局一级调研员江培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张娟,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事业部部长林涛,以及广东省中医院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该活动由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越秀区教育局联合主办,冀以生动的形式,普及非遗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大力弘扬广府文化,坚定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一群小学生身穿黑色练功服,带来一场《咏春少年》咏春拳表演,每一次出拳都是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咏春不仅仅是武术,我们在学习中也了解了很多传统文化的魅力。”表演后,咏春少女小袁说。五年级的她已经学习了一年咏春,武术在越秀正不断影响着越来越多像小袁一样的青少年。